曹雪芹,这位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杰出作者,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在曹雪芹十三岁那年,他的家族——曹家开始走向没落,这一切的变迁与当时的满清王朝皇位更迭有着密切的关联。
曹雪芹的曾祖母曾为康熙帝的保母,深受康熙帝的尊敬。他的祖父曹寅曾是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来更是主政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康熙帝六次南巡,其中四次都是在曹家的接待下完成的。当时的曹家权势滔天,是南京城无可争议的第一豪门。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满清王朝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与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有所不同,皇位的传承更倾向于有能力者得之。在皇帝生前,谁也无法确定谁将是下一任皇位继承人。
身为名门望族的曹家,为了家族的繁荣,自然会在各皇子间寻求未来的靠山。他们未能准确地预判形势,没有选择当时的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康熙帝逝世后,雍正帝继位,成为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对于曾经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及其党羽进行了打击,其中就包括曹家。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皇帝以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名,将曹家的主心骨曹頫革职查办,并对曹家进行了抄家。年仅十三岁的曹雪芹与家族成员被强制迁往北京,从此,曹家走向没落。
在皇权的争夺中,站错了队的曹家遭受了灭顶之灾。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社会,这种悲剧显得尤为残酷,却又是现实无情地摆在了眼前。曹雪芹家族的兴衰变迁,不仅是一段个人家族的悲惨历史,更是皇权更迭下无数家族命运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