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丧葬传统,尤其是对于帝王来说,土葬是盛行的方式,他们被安葬在事先挖掘好的地下寝宫里,这些寝宫装饰豪华,陪葬品珍贵,对后世的陵墓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众多的帝王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死后并未进入地下寝宫,而是被葬入了一个宦官的墓穴,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这位被葬入宦官墓穴的帝王,是汉少帝,他是刘辩的儿子,东汉的第十二位皇帝。汉少帝继位时年纪尚幼,政权实际上掌握在其母亲何氏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他的在位时期并不平稳。
东汉政权在汉少帝时期已经动荡不安。他即位后,面临着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斗争——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蹇硕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被迫出宫后,汉少帝在回宫后又受到以“勤王”为名进京的西北军阀的制约,最终惨遭废黜,成为弘农王,也是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
刘辩被废黜后,其同父异母的弟弟陈留王继位,即为汉献帝。据说,在汉灵帝末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侯非侯,王非王,上北芒。”当宫变发生时,刘辩已登基为帝,而陈留王不久也成为皇帝,这首童谣似乎预示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刘辩在董卓的胁迫下自尽,年仅十五岁。他的弟弟汉献帝追谥他为怀王。初平元年二月,汉献帝下令将哥哥弘农王葬于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墓穴中。
赵忠是东汉灵帝时期的“十常侍”之一,因灵帝信任宦官而得到重用。宫变中赵忠被诛杀并弃尸,其墓穴成为了一座空墓。汉献帝将刘辩葬入赵忠的墓穴,似乎是对这位皇兄的侮辱和报复。这样的安排,无疑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