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齐王正始十年,即西历的公元249年。这一年,曹魏权臣趁和外出祭祖之际,策划了高平陵政变,一举铲除了曹爽势力,诛杀了五千余名宗亲,从而夺取了朝廷的控制权。这一事件,被历史记载为对曹魏政权产生巨大影响的转折性事变。
实际上,当时的君主曹芳,在高平陵政变中只是一个被大将军曹爽操控的傀儡而已。他无力驾驭朝廷,无法指挥臣僚,即便做出决断,曹爽及其手下也不会听从。政变发生时,曹芳只能无奈地顺从曹爽的主张。曹爽这位大将军,缺乏掌控曹氏家族命运的能力,最终未能与司马懿对抗,反而在司马懿的欺骗下轻易投降。
朝廷大臣们也纷纷选边站队,他们不会选择一个年幼无知的“天子”,而是倾向于选择司马懿或曹爽。在这种背景下,身为皇帝的曹芳无法组建自己的势力,更无法掌握朝政、威慑群臣。在高平陵政变中,毫无实权的曹芳无法有所作为,只能随波逐流,等待命运的安排。
高平陵之变是一场各方势力的激烈较量。据资料分析,司马懿并非单独发起政变,而是得到了整个朝廷大臣和势力的支持。这次政变却让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影响了后世历史的走向。这场政治角逐,实际上是曹魏内部各种势力之间的博弈,而司马懿则成为了最终的胜者。
他的成功不仅在于谋划周密、行动果断,更在于他能够赢得朝廷大臣和势力的支持。这次政变后,司马懿掌握了朝廷大权,对于曹魏政权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平陵之变成为了曹魏政权走向衰落的转折点,而司马懿则成为了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