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马车是怎么减震的?坐久了会屁股疼

考古发现 2025-03-17 18:40www.nygn.cn考古学家

伏兔,是古代车辆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构件,它连接着车厢底板与车轴,因其独特的形状,宛如兔伏,而被赋予了生动而形象的名字。有时人们也会称之为“屐”。在《车制图解》中,详细描述了伏兔的功能:正是这个置于车轴上的装置,让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能够保持车身的稳定。就如同《释名》所形容的,车辆上装上了伏兔,就如同人穿上了鞋子,行走更为稳健。

当我们谈论木制车辆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它并非专门用于减震,却拥有一定的减震效果。木质的韧性为车辆提供了天然的缓冲性能。从车轮到车架,各个部分之间的结合处都留有一定的微小活动空间,这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吸收部分冲击。有些车板设计得如同大筛子,这种设计进一步增强了减震效果。若直接坐在无伏兔的车板上,长途行驶可能会让人颠簸不堪。古人在车内铺上厚厚的褥子,再放置柔软的坐垫,以确保乘坐的舒适性。

奚车在唐宋时期声名大噪,拥有一辆奚车是当时许多人的骄傲。奚车的制造甚至成为了一项产业,辽宋两国都向奚人购买奚车,这也应该是古代造车技术的巅峰之作。虽然奚车并没有专门的减震构造,但从相关的资料与画作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大致的模样。画中奚车的设计独特:前宽后窄,车毂修长,车轮略大且车轴较短。辽与契丹的车辆,都深受奚车的影响。

至于商贾,虽然他们拥有财富,但社会地位较低,受到的限制也较多。他们乘坐的车辆与百姓的并无太大差异,更加注重车辆的商用价值。他们依赖这些车辆进行长途贸易,穿越山川河流,为繁荣古代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