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地除夕不过年,要到了初四才过

考古发现 2025-03-23 22:20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我国福建的莆田、仙游等地,有一个独特的传统习俗,那就是人们并不在农历正月初一过年,而是选择在正月初四才欢庆新年。这种民俗背后隐藏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它源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一场抗倭斗争。

明朝时期,日本正处于南北朝的纷争之中,各方守护大名割据一方,战乱不断。这时,武士、商人与浪人、土匪组成了海上武装集团,他们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频繁劫掠,人们称之为“倭寇”。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倭寇攻占了兴化府(现今的莆田、仙游一带),并在那里盘踞了长达60余日。倭寇在那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导致兴化城内三万多的军民丧命。兴化府的陷落震惊了朝野,明朝迅速调派了戚继光担任福建副总兵,与其他两位总兵一起前往兴化剿倭。戚继光将军在入闽后,接连取得了林墩大捷和仙游大捷,最终收复了兴化城。

当收复兴化之时,已经是农历二月。那时,逃入山林之中的百姓纷纷返回家乡,他们面对着亲人的尸体和满目疮痍的家园,悲痛欲绝。在二月初四这一天,逃亡的人们返回家乡,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他们形成了在二月初四过年的习俗。但由于农历二月已经开始春耕生产,这一天过年会耽误正常的农事,所以后来这个习俗改到了正月初四。为了与除夕的过年有所区别,他们把除夕的过年称为“做岁”,而正月初四的过年则称为“做大岁”。

“做大岁”这一习俗在莆田等地已经传承了四百多年。它不仅是一种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每当这个时候,人们都会想起那段倭寇侵略中国的历史,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种传统习俗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抗争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