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古人是如何打更的?又是怎样区分时间的

考古发现 2025-03-23 22:40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深邃的历史长河中,时间以另一种形式流淌——打更。想象一下,午夜梦回时分,古城的更夫手持铜锣木梆,穿梭于街巷之间,传递着时间的韵律和生活的节奏。今夜,让我们跟随趣怪网小编的脚步,探寻这历史背后的真相。

在古代,夜被分为五更,每到一更时分,便会有更夫敲响铜锣或打梆子报时。那时的科技虽不如今日发达,却同样需要时间的指引。于是,打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一环。无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打更的声音都是夜晚的标配。农村的百姓听到打更的声音,便能知道当下是何时,随之安排自己的劳作。

每更时分,打更的方式和口号各不相同。一更戌时,人们刚吃过晚饭,准备休息,此时要小心烛火,更夫便会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此时打更的节奏是一慢一快,连打三次。

到了二更亥时,人们要休息了,此时需要关好门窗以防偷盗。更夫便提醒:“关门关窗,防偷防盗。”此时打更的节奏是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

三更子时,大多数人已经入梦。此时打更时节奏为一慢两快。而四更丑时和五更寅时,更夫也会有不同的提醒和打更节奏。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看到更夫独自一人打更的场景。但实际上,古代的打更通常由两人一组进行。他们一人拿锣,一人拿梆,边行走边敲响。那时的更夫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不仅晚上不能休息睡觉,还要守着滴漏、燃香等计时工具,从而掌握相对准确的时间。他们通过打更的方式告诉人们时间,帮助人们安排生活和工作。

夜深人静,打更的声音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回荡。每一声敲锣打梆都承载着历史的韵味和文化的传承。如今我们虽已有了更为精准的报时手段,但那段古老的时光和打更的回声仍在我们心中回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