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孙权势力不弱,为何却是三国最后一个称帝

考古发现 2025-03-24 11:15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三国鼎立的时期,东吴的孙权在合法性上遭遇了一些挑战。与曹魏的曹丕和蜀汉的刘备相比,孙权的地位显得较为尴尬。尽管他掌握着江东基业,但在那时的人们眼中,正统的名分十分重要。曹丕作为继承者,顺理成章地继承了汉室的正统地位。而刘备作为汉室后裔,有着皇叔之名,他建立的蜀汉也是打着继承正统的旗号。

孙权则面临着名不正言不顺的困境。在争夺天下的舞台上,他始终缺乏一个有力的名分来支撑自己的地位。即便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刘备和孙权也是以大汉的旗号进行土地兼并。当曹丕篡汉称帝时,这一行为在大义面前是站得住脚跟的。而孙权,作为一个诸侯,既要面对天时的考验,也要应对人和的挑战,因此无法达到称帝的条件。

在刘备拥有荆州大部分土地的时候,孙权一直觊觎荆州,最终在公元219年,借着北伐的机会,夺取了荆州,并擒杀了关羽,这使得吴、蜀两国结下了仇怨。失去荆州的刘备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资本,于是在刘备称帝的同一年,他为了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

孙权为了规避来自曹魏的压力,早早地接受了曹丕的吴王封号,以此张大自己的声威,并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兵力应对西进的刘备。在这样的背景下,孙权迟迟不称帝的原因变得明朗起来。他面临着政权合法性、实力对比、情势所迫以及内部国情等多重因素的考量。

最终,在公元229年,孙权选择了称帝,这比曹丕和刘备都要晚好几年。孙权在位的时间长达23年,相比之下,曹丕和刘备的在位时间都较短。这也证明了孙权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之所以迟迟不称帝,并非是不愿,而是时机未到。在三国疆域逐渐稳定的背景下,孙权最终称帝,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太大的阻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