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之战时,霍弋和罗宪在做什么?为何没去

考古发现 2025-03-24 11:32www.nygn.cn考古学家

吞噬与吞并,这是后期战略战争的残酷真相。今天,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景耀六年(263年),一起探讨这场改变蜀汉命运的战争。

景耀六年,钟会在关中集结大军的消息传来,蜀汉朝廷上下一片紧张。有人上书调兵遣将,积极备战,然而因谗言的影响,后主刘禅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时,蜀汉的准备显然并不充分。姜维在剑阁挡住钟会的大军,却未能阻止敌军直奔成都。最终,在谯周的建议下,刘禅无奈投降。

在蜀汉灭亡之际,有两位大将手握重兵,却并未前往救援。他们分别是霍弋和罗宪。霍弋曾领建宁太守,管辖南中诸郡;罗宪则是巴东郡太守,负责防御东吴。他们二人都拥有强大的军队,完全有能力阻止邓艾的疲惫之师。

那么,为何他们未前往救援呢?一方面,霍弋本就打算派兵支援成都,但刘禅认为蜀汉易守难攻,拒绝了他的建议。等到成都陷落,霍弋心如刀绞,痛哭三日。他并没有立即投降,而是等到确认刘禅安全的消息后,才率领南中地区的将士归降。他的举动赢得了司马昭的赞赏,继续被任命为南中都督。

另一方面,罗宪在黄皓跋扈的背景下始终坚定不移,但却遭到了黄皓的憎恨,被贬为巴东郡太守。他需要防备东吴的攻击,加上没有得到刘禅的命令,无法率军支援成都。霍弋和罗宪虽然都拥有强大的军队,但因为各自的职责和命令的限制,他们未能前往救援成都。

蜀汉灭亡后,霍弋和罗宪继续受到重用,成为了西廷的大将。他们的忠诚和勇气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也看到了忠诚与责任的重压。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战争,但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让我们铭记这些英雄,他们为蜀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