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哪些坐姿?都各有怎样的讲究呢?

考古发现 2025-03-24 17:25www.nygn.cn考古学家

礼仪之邦的坐姿传承:从古代到现代

俗话说得好,“坐有坐相,站有站姿”。自古以来,中国一直被誉为礼仪之邦,其中坐姿便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一环。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古老的礼仪逐渐被人们遗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趣怪网小编的步伐,探寻古人坐姿的奥秘。

在古代,中国人在交谈时多采用席地而坐的方式。其中最为正式、最为庄重的一种坐姿便是“正坐”。所谓正坐,即屈膝跪坐,臀部放于脚跟上,上身挺直,双手放于膝上。这种姿势给人一种郑重而端庄的感觉,尤其是在需要表示尊敬或郑重说话的场合,臀部往往会离开脚跟,以示庄重。

除了正坐之外,还有一种坐姿叫做“趺坐”,也称作“双盘”。这种坐姿的特点是两脚交叠盘坐,两足交叠置于两股上,颇有些类似佛教中僧侣的打坐姿势。相较于正坐的庄重,趺坐则更倾向于生活中的坐姿,随意而舒适。

还有一种不太礼貌的坐姿,那就是“箕踞”。所谓箕踞,即臀部坐地,两腿岔开,形状犹如簸箕。若再配上古代所称的“裈”(即大腿间只缠了条白布),这种坐姿则更加不雅。在古代,这种坐姿往往被视为不礼貌或怠慢的表现。

随着历史的演进,到了宋代,随着椅子在民间的普及,“正坐”逐渐在中国社会中流失。虽然如今仍有一部分中国人保持跪坐的习惯,但在现代化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坐姿已经基本消失。在日本,却仍然保留着“正坐”的传统。

从古至今,坐姿作为礼仪的一部分,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变迁。虽然现代社会已经摒弃了许多古老的礼仪习俗,但我们应该珍视并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通过了解古人的坐姿,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还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礼仪之邦的美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