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为何曹魏不趁势灭了蜀国
考古发现 2025-03-25 04:28www.nygn.cn考古学家
《演义》中记载,东吴为避免两线作战,选择向曹魏称藩。曹魏朝堂上,刘晔警示曹丕,认为孙权投降是策略,提议派遣大将攻击东吴。曹丕却看重孙权的投降,认为应纳其为是。刘晔担忧地指出,若助吴则蜀必孤立;若不助蜀则可能促使两国和解,共同对抗曹魏。但曹丕决定册封孙权为吴王等职位,赐予九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刘晔同样劝说过曹丕攻打东吴以除后患。曹丕似乎并不被此建议所动。他或许担心,若贸然攻打东吴,会促使蜀汉与东吴和解,共抗曹魏。这样的担忧源于他的父亲曹操的历史经验。在建安二十年,曹操与孙权争夺荆州时,刘备曾选择与孙权和解,共同对抗曹操。曹丕自然不愿重蹈覆辙。
至于刘备败走之后,曹魏为何选择攻打东吴而非蜀汉,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地利因素。蜀汉拥有险峻的地势,周围山脉环绕,如同天然的城墙。要攻打蜀汉,必须拿下汉中,否则难以入川。汉中失守,意味着战争的主动权将落入曹魏手中。而当汉中落入蜀汉之手时,双方势力在秦岭之险平分秋色,使得蜀汉能够主动北伐曹魏。
孙权的“搅屎棍”行为也让曹丕愤怒。孙权在关羽北伐时与曹操结盟,在刘备东征时又向曹魏称藩。他在夷陵之战后继续发挥“搅屎棍”本色,对遣长子入魏为质一事拖延再三,导致魏吴联合出现裂痕。孙权的欺骗与背叛让曹丕愤怒,决定讨伐。刘晔虽劝其谨慎行事,但曹丕一意孤行,决心南征孙权。他发布《伐吴诏》,激励将士们,表示坚决要南征的决心。
历史的长河中,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各方势力的角逐与较量令人瞩目。曹丕的决策与行动,无疑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他的每一次决策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考量与担忧。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各方势力的兴衰成败,令人深思。
上一篇:古代那么多银子,都消失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
考古新发现
- 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为何曹魏不趁势灭了蜀国
- 古代那么多银子,都消失了吗?
- 诸葛亮真的得到刘备的重用了吗 诸葛亮又是怎么
- 嘉庆43岁时娶了14岁的钮祜禄氏,最后成为恭顺皇
- 晚清为何能顶72年之久呢 主要的原因有一下三点
- 明史学者谈明朝奢靡风气柳麻子说书1场5万白银
- 为什么说朱祁镇是明朝最差劲的皇帝?
- 太平天国的那些奇葩政策,成亲后不能同居
- 历史救援之最(今天汶川地震15年!!!致敬重生
- 他是历史上最低调的皇帝 他这一死连帝国皇帝都
- 历史上周文王的后宫有多少妃子?
- 刘邦胜了之后论功行赏,为何将萧何列在第一位
- 夷陵之战中,双方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
- 大唐王朝PK阿拉伯,为什么最后丢了西域?
- 三国中有哪些猛将敢于迎战吕布呢?
- 关羽为什么一直瞧不起黄忠和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