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生赶考都是靠走?在古代不能坐马车去吗

考古发现 2025-03-25 05:39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古代,考生赴京赶考,那是一场充满艰辛的旅程。他们背着背筐,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踏上了通往京城的道路。尽管古代交通不便,但他们仍然坚定地前行。

以唐朝为例,从唐高祖李渊开始,历经21代帝王,共289年的岁月里,货币体系相对稳定。当时主要使用的是铜钱“开元通宝”,而其他朝代的货币体系则显得混乱。这种稳定的货币体系为考生们的旅途提供了方便的交易手段。

在唐朝,交通出行方式因生产力有限而显得珍贵。马车作为当时最昂贵的交通方式,虽然速度不如骑马,但舒适度较高。按照标准速度,马车每天可以行进35公里。以南京到都城长安的距离为例,约1100公里的路程,对于考生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计算下来,从南京到西安的马车费用以及沿途的食宿费用,至少需要四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一万块钱,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天价。马车出行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相比之下,水路出行更加经济。尤其是沿着大运河航行,船的容积大,可以分担成本。虽然船速较慢,但它可以日夜行进,考生也能省下住宿费用。

唐朝最低品的官员一月大概有500文钱,对于考生来说,乘船赶考可能只需要两个月的工资。但如果选择马车,则需要八个月的积蓄。对于普通百姓之家的考生,他们可能得攒一年的钱才能凑够坐船的路费。步行成为普通人赶路的主要方式。他们背着行囊,沿着古道前行,一路上历经艰辛,只为实现心中的梦想。

我们一般人行走的速度,在唐代的标准马车速度下,走35公里需要九个小时。更何况古代路况不佳,没有高速公路的说法。从南京出发赴京赶考的考生可能需要提前半年出发。这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考生们仍然坚定地前行,为了梦想而努力。

上一篇:古代女子化了妆以后怎么卸妆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