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宁愿修长城都不攻打匈奴呢 其实里

考古发现 2025-03-25 10:25www.nygn.cn考古学家

对于那些疑惑为何宁愿修长城而不攻打匈奴的读者们,让我为大家带来深入解析。

回溯到公元前215年,大将率领的秦军步兵,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与凶猛的匈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成功夺取了河套地区。胜利的秦军并未继续挥师漠北,而是选择了转攻为守。他们就地修筑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直延伸到辽东,横贯万里。那么,秦始皇为何选择停止北伐,而耗费全国的人力物力去修筑长城呢?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秦始皇统治下的民众大多以农民为主。若要深入大漠与匈奴对战,就需要大量骑兵。将平时不骑马的农夫转化为强大的骑兵,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会影响社会生产。农民一旦成为士兵,便无法兼顾农耕,这对于依赖农业的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古代运输粮食的方式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没有现代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也没有大货车,运输成本高且中途消耗大。而匈奴骑兵则不同,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可以一边放牧一边作战,后勤保障能力远强于农耕民族。

即使秦军成功占领了广袤的草原,他们也很难对其进行开发耕种,作战收益相对较少。

秦始皇借鉴战国时期的经验,选择修筑长城。这样,流动的战场就变成了固定的战线。游牧民族无法再像往常一样来了就抢、抢了就跑。他们必须先与长城一线的守军交战。这样一来,农耕民族的防守方可以从附近的农田获取粮食,而游牧民族的进攻方却会远离放牧的草场。而且长城一线多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设有坚固的关隘,步兵只要固守防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很难发挥优势。

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秦始皇的高瞻远瞩,也展示了他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理解。长城不仅是一道屏障,更是古代智慧的结晶,见证了农耕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上一篇:徐国的建立者若木的生平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