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的扩招”与殿试” 为笼

考古发现 2025-03-25 12:25www.nygn.cn考古学家

历史的戏说版本总是有意想不到的吸引力,让人们在不经意间陷入其中,被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所影响。在关于宋代科举制度的戏说版本中,现代人往往会将其描绘成一幅求贤若渴的画面,充满了对读书人的同情和理解。这种美好的想象,不仅体现在对科举制度的扩招上,更体现在诸如“特奏名”等取才机制的创新上。

真实的历史事实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真相。在合肥人王栐的史料笔记《燕翼诒谋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科举制度的另一面。王栐详细描述了特奏名的由来,指出其最初是为了应对唐末进士不第者引发的社会动荡而设立的。为了安抚落第考生,宋太祖广开科举之门,让每个人都有追求功名的机会,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一政策一直延续至南宋,成为了国策。

不仅如此,宋太祖还推行了“堂吏用士人”制度,将落第秀才纳入公务员队伍,以此来防范他们造反作乱。这一政策虽然导致了公务员队伍的臃肿和财政负担的加重,但也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王栐对此国策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种统治天下的良策。

宋代的最高统治者还发扬光大了“殿试”制度,进一步安抚和笼络读书人。这一制度的设立不仅体现了对读书人的优待,也有效地防止了科举考试中的营私舞弊现象。通过大规模的殿试,最高统治者向天下读书人展示了皇恩浩荡,同时也剪除了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团伙”势力。

宋代科举制度的扩招以及“特奏名”、“堂吏士人”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行,其根本目的在于笼络读书人,防止他们带头鼓动造反。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财政负担,但也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统治的稳固。这样的历史真相,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