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稿属于机密,为何韩琦没有烧掉呢?

考古发现 2025-03-25 14:45www.nygn.cn考古学家

《龙文鞭影》中的焚疏之谜

对于《龙文鞭影》中提到的焚疏,许多读者可能感到好奇。那么,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跟随趣怪网小编的脚步,探寻背后的故事。

北宋时期的韩琦,曾身居右司谏的要职,面对多次出现的灾难异象,他深感执政者的责任重大。韩琦屡次向皇上进言,直言不讳,展现了他作为谏官的坚定立场。

宰相(沂国公)对韩琦的恳切正直大加赞赏,认为他真正担起了谏官的责任。韩琦本打算将谏稿集结焚烧,仿效古人的谨慎保密。他担心这样的做法无法彰显皇上的纳谏之美德,于是将谏稿整理成七十余章,称为《谏垣存稿》。他的自序中强调,谏言应以理服人,且需出于至诚。

韩琦不仅是一位勇于进谏的忠臣,更是一位宽宏大量的君子。他深知“勿扬人短”的道理。面对文书中的攻击他人之文,他总是用手遮挡,从不让他人看见。

有一次,部下的文书忘记签名,韩琦巧妙地帮他补上,不动声色。在陕西征讨叛军时,他处理颜师鲁与李绩的纷争,总是默默听着,从不传播,使得两人始终相安无事。

作为三朝宰相的韩琦,性情深厚纯朴,心胸宽广。他曾经说过“欲成大节,不免小忍”。他的事迹,如帅军在定州时拂灭火烛,以及在大名府时对待玉杯的故事,都体现了他的大度和宽容。

韩琦不仅在政事上宽宏大量,在待人接物上也有着令人钦佩的度量。他与王拱辰、叶定基在开封府主持考试时,面对二人的争论,他安然阅卷,仿佛置身事外。当王拱辰质疑他时,他又坦然认错。

这就是韩琦,一位宽宏大量的宰相,一位深明大义、以理服人的谏官。他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度量,更展现了他作为君子的风度和气度。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上一篇:这次军演749人牺牲,60年后才被发现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