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稿属于机密,为何韩琦没有烧掉呢?
考古发现 2025-03-25 14:45www.nygn.cn考古学家
《龙文鞭影》中的焚疏之谜
对于《龙文鞭影》中提到的焚疏,许多读者可能感到好奇。那么,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跟随趣怪网小编的脚步,探寻背后的故事。
北宋时期的韩琦,曾身居右司谏的要职,面对多次出现的灾难异象,他深感执政者的责任重大。韩琦屡次向皇上进言,直言不讳,展现了他作为谏官的坚定立场。
宰相(沂国公)对韩琦的恳切正直大加赞赏,认为他真正担起了谏官的责任。韩琦本打算将谏稿集结焚烧,仿效古人的谨慎保密。他担心这样的做法无法彰显皇上的纳谏之美德,于是将谏稿整理成七十余章,称为《谏垣存稿》。他的自序中强调,谏言应以理服人,且需出于至诚。
韩琦不仅是一位勇于进谏的忠臣,更是一位宽宏大量的君子。他深知“勿扬人短”的道理。面对文书中的攻击他人之文,他总是用手遮挡,从不让他人看见。
有一次,部下的文书忘记签名,韩琦巧妙地帮他补上,不动声色。在陕西征讨叛军时,他处理颜师鲁与李绩的纷争,总是默默听着,从不传播,使得两人始终相安无事。
作为三朝宰相的韩琦,性情深厚纯朴,心胸宽广。他曾经说过“欲成大节,不免小忍”。他的事迹,如帅军在定州时拂灭火烛,以及在大名府时对待玉杯的故事,都体现了他的大度和宽容。
韩琦不仅在政事上宽宏大量,在待人接物上也有着令人钦佩的度量。他与王拱辰、叶定基在开封府主持考试时,面对二人的争论,他安然阅卷,仿佛置身事外。当王拱辰质疑他时,他又坦然认错。
这就是韩琦,一位宽宏大量的宰相,一位深明大义、以理服人的谏官。他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度量,更展现了他作为君子的风度和气度。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上一篇:这次军演749人牺牲,60年后才被发现
下一篇:没有了
考古新发现
- 谏稿属于机密,为何韩琦没有烧掉呢?
- 这次军演749人牺牲,60年后才被发现
- 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皇后邢秉懿
- 什么是宰相制度?它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 狄青脸上的刺字由何而来?他为什么不愿除掉刺
- 求贤若渴的曹操,为什么会杀了吕布?
- 秦魏河西之战简介秦魏两国如何争夺河西要地
- 世界第一袖珍矮人钱德拉,第一女性袖珍人印度
- 曹操的连番招揽,为何阮瑀会悉数拒绝呢?
- 有腰牌可以进出皇宫 古人为何不伪造腰牌刺杀皇
- 逍遥津之战为什么回事孙权最屈辱的一次 这是怎
- 野史展昭是怎么的,知法犯法于包拯的虎头铡
- 刘备打仗的时候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 除了保卫后
-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为何只有孙刘曹崛起了呢?
- 清朝时期的盔甲都是棉甲 这些东西真的可以防住
- 朱元璋为何要将皇位传给孙子?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