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写下一首诗作为判词,体现了他的一片为民
考古发现 2025-03-25 23:10www.nygn.cn考古学家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清朝时期的书画家、文学家,诗、书、画被誉为“三绝”,亦是“扬州八怪”之一。今天,我们将跟随趣怪网一起走进郑板桥的世界,深入了解他的传奇故事。
在山东潍县任职期间,郑板桥处理过一则充满人情味的案子——“僧尼私恋”。当地乡绅曾带一和尚和一尼姑至县衙,指控他们身为出家人竟私下相爱,伤风败俗。郑板桥细审此案,发现事情并非表面所见那么简单。
原来,这对僧尼在出家前是青梅竹马的好友,曾私订终身。姑娘的父母欲将她许配给邻村老财主为妾,她坚决反抗,遂离家出走,遁入空门成为尼姑。男子因无法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也愤而出家为僧。第二年的三月初三,潍县盛大的风筝会上,这对旧日恋人意外重逢。旧情复燃,他们在夜晚幽会时被人当场抓住。
了解事情的原委后,郑板桥心生同情。见二人年龄相当、情感真挚,他果断下令让他们还俗,结为夫妻。为了表达他的决断和祝福,郑板桥提笔作诗判词: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此后,他们将摆脱尘世纷扰,如同成熟的桃李一般恩爱相守。“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月光下的影子见证了他们的爱情与决心。“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他们的爱情如鸟般欢快自由,如莲花般纯洁美好。“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这起风流案背后,是郑板桥的一片为民之心与人间真情的流露。
这首诗既幽默风趣,又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和温情。通过这起僧尼私恋的案子,我们不仅看到了郑板桥的智慧和决断,更看到了他为民、富有同情心的一面。他的诗、书、画以及他的品格和故事,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
上一篇:诸葛亮最终杀掉魏延,真的是因为反骨吗?
下一篇:没有了
考古新发现
- 郑燮写下一首诗作为判词,体现了他的一片为民
- 诸葛亮最终杀掉魏延,真的是因为反骨吗?
- 太平天国留下的宝藏到底去哪了,曾国藩说没找
- 中国史上绝无仅有的王朝,即使亡国外族也不敢
- 清朝抹黑明朝究竟有多严重?看完朱元璋的画像
- 张居正为大明续五十年国祚,崇祯称他为救时宰
- 红楼梦中的三个通房丫头为什么没有怀孕 作者到
- 朱棣夺了天下后,他是如何处置哪些藩王的
- 古代出现过那么多的公爵和侯爵 子爵和男爵为何
- 古代士兵为什么想当前锋站在第一排 换做是你
- 本能与秦国一较高下的赵雍,结局为何是被活活
- 解密,司马家如何一步步欺负孤儿寡母篡夺曹魏
- 凌统是哪些主要事迹?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 水浒传结局中没有死的好汉有哪些人呢?
- 历史上让三个皇帝魂牵梦的花蕊夫人究竟多
- 瓦剌三王的封号从何而来?瓦次和明朝是什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