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才出现纸,战国为何就有了纸上谈兵
考古发现 2025-03-26 00:30www.nygn.cn考古学家
关于“纸上谈兵”背后的故事和赵括的真实历史,总是引人深思。提及这个话题,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遥远的战国时期,而其中的历史细节,却常常让人产生误解。今天,我们就来澄清一下其中的两个主要历史误区。
关于纸的起源。我们现今所说的“纸”,是经过植物纤维加工后制成的薄片,用于书写和记录。很多人可能误以为蔡伦是纸的发明者,实际上,蔡伦只是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早在蔡伦之前,西汉时期的甘肃天水放马滩就已出土过用纸浆制成的纸,上面绘有地图。而在古埃及,虽然有一种莎草纸,但它与中国早期的竹简相似,只是书写的载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纸。纸与赵括生活的战国时代并无直接关联。
接下来谈谈赵括。长平之战后,赵括的名声因战争的结果而一落千丈。在史书中,对他有着这样的描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这意味着赵括虽然熟读兵书,却不懂得灵活变通。胶柱鼓瑟这个成语,正是形容一个人墨守陈规,不懂变化。对于熟悉长平之战的朋友来说,赵括正是这个成语的最好诠释。
再来说说“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这个成语是后人提炼出来的,用来形容只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这个成语与赵括按照兵书指挥作战有一定联系,但它并不是特指赵括的。而为何这个成语会与赵括扯上关系呢?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书商在讲述长平之战时,将这个成语与赵括联系在一起。这种做法显然误导了很多人。如果小朋友们读到“纸上谈兵的赵括”,并问父母纸与赵括的关系,恐怕会让许多父母感到困惑。
历史的传承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演绎,我们在接受这些故事的也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去追寻历史的真相。希望我们能通过这些细节的澄清,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
上一篇:古代通缉令和真人一点也不像 为什么总是能抓到
下一篇:没有了
考古新发现
- 汉朝才出现纸,战国为何就有了纸上谈兵
- 古代通缉令和真人一点也不像 为什么总是能抓到
- 清朝文臣纪晓岚和和珅关系如何?乾隆为什么不
- 董芳和关玲都是好汉之后,为何俩人差距那么大
- 清朝的总督、提督、巡抚,谁的权力大?
- 明清小冰期究竟有多冷? 海南降雪至少17次
- 解密战国后期还有哪些小国与战国七雄共舞?
- 汉献帝刘协也是亡国皇帝,为何他的评价却很高
- 古代公主和郡主谁的权力更大 区别在地方
- 袁术为何会遭到联军讨伐?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 古代皇帝和侍卫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皇帝身边
- 古人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古人有没有裸婚
- 王维是山水诗人,为什么却被称为诗佛&rd
- 石敬瑭割走的十六州,为何宋朝很难夺回呢?
- 解密宋朝的宵夜汴梁夜市可以提供各式美味点
- 古代有人假造圣旨”吗?他们敢不敢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