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寺庙里写的一首诗,和尚为何擦掉?
考古发现 2025-03-26 05:02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诗歌犹如一条璀璨的星河,闪耀着每个朝代的辉煌。特别是在唐朝,诗歌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言人,流传千古。历史长河中不仅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还有一些皇帝也是诗歌的热爱者。
其中,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故事令人津津乐道。众所周知,朱元璋早年未曾接受过正规的教育,甚至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书写。这位曾经的文盲却怀揣着一颗不断前进的心。参军后,他不断充实自己,逐渐能够在平时阅读纪念馆,挥毫泼墨,写诗和对联。
据说,在江淮地区作战的朱元璋,曾乔装打扮进入一座寺庙。寺庙中的人看到他的装束,感到十分奇怪,可能更是被他的外表所震慑。当他们上前询问他的名字时,朱元璋选择沉默,而是提笔在寺庙的墙上刻下一首诗。这首诗名为《示僧》,直抒胸臆地描述了当时的战场情景:“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这首诗虽然用词朴实,却饱含深情与力量。朱元璋对这首诗颇为满意。在他离开寺庙后,寺庙中的僧侣看到了这首诗,意识到这个人非比寻常。他们担心这首诗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决定擦掉这首诗。
当朱元璋再次回到寺庙时,他询问这首诗是否还在。当他得知被和尚擦掉后,虽然心生愤怒,但和尚立即吟诵了自己的辩解诗:“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朱元璋听到和尚的话后,心情平复,释放了寺庙的和尚,并给予了重赏。
这首诗的故事展现了朱元璋的英勇与决绝,以及寺庙和尚的机智与谨慎。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是文人墨客,连皇帝也有他们的诗情画意。这样的故事让人感叹不已,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丰富与多彩。
上一篇:刘邦和李渊短时间内统一了全国 曹操为什么只能
下一篇:没有了
考古新发现
- 朱元璋在寺庙里写的一首诗,和尚为何擦掉?
- 刘邦和李渊短时间内统一了全国 曹操为什么只能
- 反复强调清正廉洁的鄢懋卿,为何自己却骄奢淫
- 打蓝球历史之最(历史第45?现在的球迷,快忘记
- 明灭夏之战的影响为朱元璋平定西南奠定了基
- 三国演义武将武力排行如何?第一任令人意外
- 关羽为什么看不起马超和黄忠 为什么却唯独没有
- 唐朝的劲敌吐蕃为何能与唐朝交战一百多年?
- 武丁对先秦的贡献有多大?超越了任何一位君主
- 清朝大臣为什么都饿着肚子上班?吃饱了上朝不
- 古代秀才的权力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的和电视剧的
- 古代防盗技术究竟是什么样的 可以说整个房子就
- 太平天国本来应该得到洋人的帮助的 为什么最后
- 凤凰同样生了九种鸟, 你知道几种?
- 秦始皇为什么会留下赵高这个祸害?
- 《隋唐演义》作者褚人获一生不仕的明末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