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白帝城托孤,魏国和吴国都选谁当了托孤大
三国鼎立时期,历史典故层出不穷。众所周知的白帝城托孤,在《志·蜀书·传》中记载于章武三年春。当时,刘备病重,于永安召见诸葛亮于成都,将身后大事托付给他。他评价诸葛亮才智十倍于人,必能安定国家,完成大业。这一托孤,成为三国时期成功的典范。
并非所有托孤都能如愿。三国时期,有些托孤因种种原因而失败,甚至导致江山易主。让我们将目光转向吴国的托孤。太元元年冬,孙权在祭祀天地后患病,他召集了五位托孤大臣,意图确保太子孙亮坐稳皇位。孙权的这五次托孤却以失败告终。孙弘与诸葛恪的不和引发了内部争斗,最终五位托命大臣均遭不幸,孙权所选择的顾命之臣全部死于非命。公元258年,孙亮的皇帝之位被权臣孙綝废黜,最终被迫自杀,年仅18岁。孙权的托孤导致的内乱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人才损失严重,甚至为东吴的灭亡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曹叡的托孤也是三国时期的一次重大失败。景初三年正月初一,魏明帝曹叡召见司马懿入朝并托付其辅佐太子。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最终,司马懿的逝世并未改变这一局面。在司马昭的掌控下,曹魏江山易主,西晋王朝建立。
这两位君主的托孤经历无不显示出了三国时期托孤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成功的托孤需要明智的选择、周全的考虑和坚定的决心。而在三国这一历史背景下,托孤更是充满了变数和挑战。这些历史典故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权力交接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艰难抉择。
诸葛亮的白帝城托孤无疑是三国时期最成功的托孤案例之一,其后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禅,成为一代名臣。孙权和曹叡的托孤经历则成为了失败的教训。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波折和变数,但每一次权力的交接都是一次历史的转折和挑战的开始。希望这些历史故事能给我们以启示和借鉴,让我们更加珍视每一次选择和决策的重要性。
考古新发现
- 除了白帝城托孤,魏国和吴国都选谁当了托孤大
- 顺治与董鄂妃的生死恋背后的故事
- 古代嫔妃被打入冷宫,宫女太监为什么抢着伺候
- 乾隆的第一任皇后是谁?她到底是如何死的呢?
- 古代女子为什么会在十三四岁就嫁人了 其实父母
- 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们的夺嫡是怎样的情况?为
- 清朝皇帝一般都赏赐大臣什么东西 送眼镜的是什
- 刘伯温有多老谋深算?他为什么让朱元璋放弃讨
- 藤甲兵既然那么厉害 诸葛亮为何不组建藤甲兵
- 西汉名将周亚夫的功名显赫,为什么会让皇帝起
- 荆州之失关羽之死,真正的责任是因为谁?
- 故宫灵异事件故宫五点以后就关门的
- 崇祯对长平公主就没有父女之情 为什么要砍掉她
- 秦朝时期哪五种女人不能娶 如果娶了离婚也是可
- 明朝能将大元击败,为何赢不了大清呢
- 古代战马为什么要打马蹄铁 钉马蹄铁会对马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