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为何秦国不趁机灭了赵国呢?

考古发现 2025-03-31 16:39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场战役的胜负往往决定着国家的命运。赵国就曾面临过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据史书记载,秦国曾两次派遣大军共计85万之众进攻赵国,而赵国在这场战争的结局却是惨痛的。在这场战斗中,赵国损失惨重,45万大军几乎被全歼,只有240名年幼的小卒得以生还。邯郸城一度成为了一座空城。秦军顺势攻占了上党的十七座城池,赵国似乎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就在秦国即将一举消灭赵国之际,秦王却突然命令白起撤军回朝。这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为何秦王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难道他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考虑吗?其实背后的原因却是一个纵横家苏代的智慧。

苏代是苏秦的族弟,也是一位杰出的纵横家。他出于对赵国的担忧,亲自前往秦国游说。他找到秦国的权臣范睢,向他分析了形势:“如果白起灭了赵国,他的功劳必然超过你,今后在秦王面前也将更加受宠。”范睢从自身利益出发,觉得苏代的话很有道理。接着,苏代又进一步游说:“如果你能阻止白起伐赵,迫使赵国割地求和,那你的功绩将更加显著。”经过苏代的游说,范睢决定劝说秦王暂停攻赵。

苏代的计策成功了,秦国得到了赵国的割地求和,赵国得以暂时保存。秦王后来意识到自己错过了灭赵的良机,又先后派出了两位将领去攻打赵国,但都没有取得胜利。直到长平之战结束后的第31个年头,秦国才最终灭了赵国。

还有一种说法是,邯郸城破之后,赵国的大夫们逃到了一个叫代的地方,拥立新王继续抵抗秦军。他们一直坚守到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军彻底消灭。这时赵国才真正意义上的灭亡。这场战争赵国虽然失去了领土和人民,但是其坚韧不拔的抵抗精神令人敬佩。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战斗中展现出的人性光辉和战略智慧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赵国虽败犹荣,他们为国家争取了时间、空间与机会,也为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