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崖天书竟与建文帝有关,建文帝亲手写下伐燕
建文帝的仁慈终致皇权失落,燕王反叛后,他因顾及叔侄情分,不愿担下杀害亲叔的罪名,再三嘱咐部下不可伤害燕王。正是这道旨意屡次使燕王在危亡之际得以逃脱。当燕王攻入南京,建文皇帝只能仓皇出逃,自此消失于人们的视线。
为了寻找建文帝,曾有人多次暗中探寻其下落。据传,建文帝派出的航海行动的目的之一便是寻找他的踪迹。历史上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众说纷纭,《明史》中的记载只道:“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在火后宣称找到了帝后的尸体,草草安葬。民间的传闻却层出不穷。
著名学者赵翼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建文帝在逃亡后可能曾流浪于西南之地。安顺崖壁上的红崖天书,一块高达六米、长达十米的神秘文字,似乎证实了这一说法。经过专家研究,发现这些文字大约写于公元1406年,也就是建文皇帝出逃的第四年。其中内容即是建文皇帝的《伐燕诏檄》,控诉燕王的反叛行为和大明的灾难。
朱棣篡位后,对宫内势力进行了残酷的清洗,连建文皇帝身边的宫女都未能幸免。建文帝的忠臣及其家人的命运更是悲惨。这一系列的残酷现实,让建文帝在愤怒与绝望中,在安顺崖壁上留下了这段讨伐燕王的诏书。后来,《中国名胜词典》记载建文帝曾到云南避难,削发为僧。
在寺庙内,建文帝留下了一副对联,道尽了他祖孙三代的辛酸往事。对联中的“僧为帝,帝亦为僧”,深刻反映了建文帝从皇帝到流亡僧侣的身份转变。他并非如后人所说那样安心念佛,而是迫不得已以出家为掩护,从事反燕斗争。最后复国无望,或许他与朱棣达成了某种协议,放弃了夺回帝位的想法。如今,600多年过去了,建文帝和朱棣的恩怨早已化为尘土,是非曲直只能留给后人评说。
这位仁慈的皇帝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悲剧,他的故事将永远被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引发人们对权力、亲情和道德的思考。
考古新发现
- 红崖天书竟与建文帝有关,建文帝亲手写下伐燕
- 李自成逃跑的时候放了一把火 紫禁城都被烧毁了
- 西晋皇帝司马炎的皇后是谁 司马炎的儿子女儿是
- 朱元璋当初发行了纸币 最后为什么会被民间所抛
- 故宫未开放的地方在哪里 其中一个是乾隆的书房
- 古代太医能够近距离接触后宫妃子 太医为什么总
- 李渊起兵成功除了李世民之外,还有哪两个人物
- 陆逊是怎样的一个人他能和周瑜相提并论吗?
- 秦庄襄王结识一人,开启其君王之路
- 如果诸葛亮没有斩马谡,后果会怎么样呢?
- 刘邦死后,吕后为何一直秘不发丧呢?
- 云南历史文化之最有哪些(快来看一下云南居然有
- 解密刘备大舅子糜芳为何执意背叛蜀国投降吴
- 这个太监竟然一年内杀了两位皇帝!他的权力为
- 明朝官员俸禄很低吗?连路费都凑不齐
- 三国演义隐藏的细节刘备孙权一直维持同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