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甘肃冒赈案一共有多少官员人头落地

考古发现 2025-03-31 21:20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1781年的甘肃,一场反清起义引发了朝廷的极度关注。当时,大学士阿桂奉命前往甘肃镇压,却因连绵不绝的雨水阻碍了军事行动。这种天气状况引起了乾隆皇帝的警觉。

原来,甘肃每年都向朝廷报告旱情,请求赈济。但今年雨水的异常增多,使得乾隆皇帝心生疑惑,他察觉到其中必有蹊跷。于是,他命令阿桂和新任陕甘总督李侍尧进行深入调查。

这一查,果然查出了一个惊天大案。

甘肃,位于西北边疆,自然环境恶劣,灾害频发。由于朝廷的救援难以迅速到达,甘肃采取了一种名为“捐监”的策略来解决赈灾问题。这一策略却成为了贪污的温床。

“捐监”是指官府提供监生名额,以换取捐献的粮食。这不仅为地方官员提供了赈济灾民的粮食,还为捐献者提供了获取官职的机会,看似双赢。乾隆皇帝在即位之初,为了规范这一制度,曾一度将其收归户部管理。

但在1774年,陕甘总督勒尔谨请求在甘肃恢复“捐监”制度,并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批准。这一制度在执行中逐渐变质。原江苏巡抚王师之子王亶望在任职甘肃布政使期间,开始以银子收捐,不再收粮豆。这种改变使得贪污变得更为便捷。

王亶望谎报旱情,将收捐的银子据为己有,并与其他官员分享。上至总督勒尔谨,下至州县官员,均参与其中。短短三年内,就有15万人通过“捐监”成为监生,收捐的粮食数量惊人。

这一大规模的贪污行为并未引起朝廷的警觉。直到一场连绵不绝的大雨揭露了这一切。阿桂和李侍尧迅速查清了此案,揭示了甘肃官员的贪污行为。

最终,甘肃冒赈案成为了清代第一大贪污案。涉案的官员大多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共有60名官员因此丧命。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了朝廷,也震惊了民间,被人们称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这一事件也为后世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发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