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简洁(文物志|“至诚之音”在诸城)

奇闻怪事 2025-03-16 03:06www.nygn.cn奇闻怪事

大仲尼式古琴:古典之美的传世之作

近日,山东省档案馆展出一床引人注目的古琴,名为“至诚之音”,其源自诸城派古琴的第六代传承人之手。此床古琴不仅在展会上吸引了众多目光,更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床古琴之所以被选为国礼,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制作者茅毅将其概括为“形美、音美和意美”。

众所周知,大文豪苏轼不仅热爱古琴,更是与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会客、文学创作时都离不开古琴,甚至在梦中也要听琴。“至诚之音”的外形母本,正是来自苏东坡监制的“玉涧流泉”琴。蛇腹断纹,金徽玉轸,琴的名字便透露出琴音的清泠。百年以上的老琴,其断纹不仅点缀了琴的古朴,更使琴音更加松透古雅,清澈美妙。

谈及制琴,不仅需要技艺的积累,还需看选材。“至诚之音”选用“上桐下梓”的材质,经过六年的精心制作而成。它是一床典型的仲尼式古琴,造型典雅,中正平和,充分体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

诸城派古琴,又称琅琊派古琴,形成于清代,经过几代琴家的探索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和特定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与其他派别不同,诸城派古琴的立调体系以三弦为宫而以律吕命调,艺术风格刚中带韧,密中见疏,实中有虚,显示出空灵回荡的古典之美。

诸城派古琴的产生,与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山水之灵秀密不可分。这里文风极盛,曾令苏辙发出“十万人家尽读书”的感叹。古时读书人,常常以琴书相伴,寻求知音。或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诸城派古琴得以诞生并发展壮大。

这床名为“至诚之音”的大仲尼式古琴,不仅是一床乐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儒家思想的体现。它的出现,让我们感受到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记者 张依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