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降调伴奏(云南壮族古老《坡芽歌书》乘
中新网丘北7月20日电,一场名为《天籁之音——坡芽歌书原生态音乐会》的音乐盛宴在掌声雷动中落幕。令人惊叹的是,这个来自云南偏远地区的合唱团,在没有任何伴奏的情况下,将大自然的音符与情人间的深情糅合,演绎出无比婉转悠扬和铿锵有力的天籁之音。
合唱团演唱的《坡芽歌书》源自壮族的坡芽村,这个隐藏在云南省富宁县的小山村至今保留着传唱古老情歌的传统。在2006年的文化普查中,一段用红色仙人掌汁液绘制的土布上的物象符号揭示了这个秘密,81个物象分别代表着81首情歌的歌名。这一发现让坡芽歌书流传开来,最终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农迎春是富宁县的一名小学音乐老师,也是合唱团的一员。他和其他成员一样,来自各行各业,有音乐老师、舞蹈演员、电影院职员,甚至拖拉机驾驶员。他们对《坡芽歌书》的共同热爱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合唱团成立之初,排练并不容易。成员们没有音乐基础,不识五线谱,也不懂升降调。经过不断学习和磨合,他们凭借《坡芽歌书》的演唱逐渐崭露头角。2016年,他们在俄罗斯获得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冠组无伴奏民谣组别的金奖,声誉鹊起。
《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的主编刘冰山强调,将民族文化与舞台、现代艺术相结合是推动其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现代的演绎方式,他们希望将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合唱团副团长李玉昆对传承充满信心。他们在富宁县第一小学开设《坡芽歌书》学习班,让年轻人了解并骄傲于此。李玉昆也担忧现代化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担心网络发展改变对歌的传统方式,影响合唱团的氛围和意境。
富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合唱团成员面临着生活的压力。有些团员不得不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李玉昆表示,“团结就是力量”,他们计划到东南亚、欧洲、美国等更大的舞台去巡演,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坡芽歌书》。他们坚信,只要心中有爱,歌声不息,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就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