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文姬是蔡文姬吗(三国里蔡文姬是谁)
三国里蔡文姬是谁
蔡文姬(公元177年?-公元249年?),名琰,字文姬,一字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为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通音律,据称能用听力迅速判断古琴的第几根琴弦断掉,是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蔡文姬纪念馆在1991年建立,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村。馆内详细介绍了蔡文姬生平事迹,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词《胡笳十八拍》,以及蔡文姬在史书中的记载,其中包括《后汉书》中的《董祀传》,还有蔡文姬墓和现代著名书法家书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
蔡文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和一些异族的语言。
十二年后曹操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她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古代的蔡文姬是谁
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晋朝避司马昭讳称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蔡文姬原名叫啥我想知道
蔡文姬(177?-?)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
三国中蔡文姬是谁,简略介绍一下
蔡文姬,名琰,字昭姬,避司马昭讳,改文姬,东汉末年有名的才女,其父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是曹操的好友。初嫁于河东卫家嫡长子仲道,单不幸不到一年,仲道咯血而死,卫家的人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吕布杀董卓之后,李催郭汜等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为左贤王阏氏,诞一子一女。公元208年,曹操将其赎回,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于是回归途中,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
蔡文姬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晋朝避司马昭讳称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蔡文姬的一生,浸透了汉末乱世人命如草芥的时运,受尽命运的捉弄,经历了别人几辈子才能经历的不幸。她有着杂草般的生命力和平凡女子所没有的坚强,正是这份韧性,让她在乱世中活成了一个奇迹。即使战乱的生活将一代才女的尊严和骄傲碾得粉碎,她也从未真正屈服过;
苦难激发了她的文学和音乐创作,在历史上留下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给“建安风骨”吹入了一股凄美阴柔之风……正因如此,在那个只属于男人和皇族女性的汉末时代,才留下了民间女子蔡文姬独一无二的倩影!
历史上真实的蔡文姬
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晋朝避司马昭讳称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
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尉迟文姬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会被隋文帝杨坚宠幸
尉迟文姬是历史上杨坚的一个宫人,也是尉迟大将军尉迟迥的孙女,在尉迟迥兵败之后,尉迟家便没落了,而尉迟文姬也进入隋朝王宫成了婢女,那时的杨坚被独孤伽罗管制的很严,作为皇帝又想享受美妾环绕,而独孤伽罗已经年老色衰,杨坚看上了尉迟文姬,但历史上因为杨坚的宠幸尉迟氏死的也很惨。
最近热播的《独孤皇后》让尉迟文姬走到了众人的眼前,对于尉迟文姬的真实性也是在人们的讨论范围之中。影视剧中的尉迟文姬是确实存在的,她是大将军尉迟迥的孙女,在杨坚自立登基之后尉迟迥便带兵讨伐杨坚,讨伐失败,尉迟迥也只能自杀收场,风光一时的大家族顷刻倒塌,尉迟氏也辗转成为隋王宫里的一名小小宫女,这也导致后来杨坚同尉迟氏可以相识。
独孤伽罗一直厌恶男子三妻四妾,对于杨坚的控制欲也极强,在杨坚看来独孤伽罗已经年老色衰,杨坚也有些安耐不住自己的心。作为皇帝事事被管制的杨坚看中了宫中年轻貌美的尉迟氏,因为长期被独孤伽罗压抑,杨坚便趁着独孤伽罗病中宠幸了尉迟氏,并封其为妃,而尉迟氏也觉得被杨坚宠幸马上就要一飞冲天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独孤伽罗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情,没多久便带人将尉迟氏杖毙,以儆效尤。
尉迟氏作为战败者尉迟迥的孙女本就小命难保,好不容易活下来还是难逃厄运,落得个杖毙而死的凄惨下场。
蔡文姬是哪个朝代的人
蔡文姬是东汉末女诗人。名琰,字文姬,陈留圉人。蔡邕之女。博学多才,精音律。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汉末大乱,为胡兵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念蔡邕无后,乃遣使以金璧赎回,再嫁屯田都尉董祀。后祀犯法论死,琰诣操求免赦之。邕原有藏书约四千卷,操因问琰能否背诵,琰答称尚能背诵四百余篇,于是抄之以奉。
作品
她的作品今传《悲愤诗》二篇一是五言体,一是楚骚体。 五言《悲愤诗》被认为是她的代表作。诗篇感伤乱离,追怀身世,融叙事与抒情于一炉,弥漫着强烈的“悲愤”意绪。可谓字字血泪,声声传情,是汉末杰出的抒情诗篇。
楚骚体《悲愤诗》所述情节,有与作者生平不相符合处,不少学者认为非蔡琰所作。另有一篇《胡笳十八拍》传为蔡琰所作。《后汉书》本传未见记载,最早见于宋代朱熹《楚辞集注·后语》。所以对这篇骚体诗的真伪问题,争论颇大,至今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