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名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他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格局,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继承王位之时,年仅13岁的嬴政随父亲从赵国回到秦国,手中权力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公元前239年,21岁的秦王嬴政开始亲政,并解决了一系列政治斗争,包括解决了嫪毐、王弟长安君的叛乱以及吕不韦的问题。
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开始攻打韩国,到公元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历时10年,先后消灭六国,结束了中国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那一年,嬴政年仅39岁。
嬴政不仅开创了帝制,还实施了许多重要政策。在政治上,他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地方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这一制度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在文化上,嬴政统一了文字,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发展,使其成为民族发展的基础。在经济上,他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了经济交流。在交通上,统一了车辆的轨道规格,为交通行走带来便利。在思想上,他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限制百姓的言行。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修建了长城以抵御匈奴入侵、兴修水利、开拓疆土,将珠江流域、关中地区以及福建、浙江、两广等地纳入中国版图。
秦始皇的功绩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创的皇帝制度、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和建设的项目,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在世时建立的王朝尚未稳定,但他的功绩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