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世界之最(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战国

生活趣事 2025-03-23 01:15www.nygn.cn生活趣事

公元前227年,燕国易水边,一声高亢激昂的吟唱回荡在天地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位吟唱的壮士,正是决心赴死的荆轲。他的声音,苍凉悲壮,又充满慷慨激昂之情。

这位义士荆轲,本是战国时期卫国人,酷爱读书与击剑,性格慷慨侠义。后来,他游历至燕国,经田光的推荐结识了太子丹。太子丹对他的才华与品格极为赞赏,将其奉为上宾。荆轲对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深感其情。

战国末期,秦国在秦王嬴政的统治下日益强盛。公元前228年,秦国攻破赵国首都邯郸,兵锋直指燕国南部边界。燕国的太子丹震惊恐惧,担心秦国来犯。在这危急时刻,他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荆轲向太子丹提出了自己的计划,他打算带着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去秦国进献给秦王。为了让秦王相信他的诚意,他打算在献地图时趁机刺杀秦王。太子丹不忍杀害投奔自己的樊於期,荆轲便亲自去见樊於期,向他说明实情。樊於期为了报答太子丹,也为了给家人复仇,毫不犹豫地自杀了,成全了荆轲的刺杀计划。

临行前,太子丹、高渐离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悲壮。秦舞阳作为荆轲的助手,虽以凶狠勇猛著称,但面对大场面却紧张害怕。荆轲则坦然面对,向秦王解释秦舞阳是乡野之人,未曾见过天子威严,所以紧张害怕。最终,秦王愿意近距离接见他们。

在献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地图后,荆轲试图趁机刺杀秦王。秦王机警挣断衣袖躲开了。两人在朝堂上绕柱追逐,荆轲受到干扰,被秦王砍成重伤。自知行刺失败的荆轲,没有畏惧退缩,而是靠着柱子大笑,怒骂秦国的不义之举。而秦舞阳早已吓得脸色苍白。

虽然荆轲刺秦王失败了,但他的英勇事迹却流传千古。他一心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成为“士为知己者死”的典范。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于易水送别》一诗中,对荆轲的悲壮之举深感钦佩。我们可以说,荆轲是战国时期最具风采的刺客之一。他的事迹令人感慨万分,也令人肃然起敬。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