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重生之最强人生(以一己之力带火了整个系列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4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夏日生活打卡季#

别人在忙着拍大片。

只有他一个人在重新定义大片。

谁?

一个明明可以靠颜值,却非要上天入地、挑战不可能的男人。

算下来,他已经5年没在我们的银幕上出现。

Sir知道,今年你们等的就是他

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

Mission: 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 Part One

阿汤哥,一个逆生长的传奇。

年过60的他,要成龙的活。

就问谁还不服

IMDb8.3,烂番茄99%。

碟中谍》系列诞生至今已经27年。

从最开始,用一张人皮面具,为90年代的观众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到如今凭借真人实拍,在特效片的围剿中,杀出一条路。

从全球少女的梦中情人,到当下最坚挺的硬汉标杆。

今天这一篇。

聊聊阿汤哥和《碟中谍》是如何相互成就。

从惊艳,走向传奇。

01

任务,一次比一次更不可能完成

一艘潜艇在深海遇敌,发射鱼雷反击。

但鱼雷转过弯竟然冲向自己……

击沉一艘潜艇事小。

更可怕的是,谁能突破网络安全,如此轻易地操纵事武器。

还记得前六部的大boss吗内部高层、火贩子、恐怖分子。

而这一次。

幕后力量能带来人类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伊森还能赢吗?

以前伊森对付的是国家的敌人。

而现在,各国的政府和寡头都开始和反派合作争夺世界霸主之位。

简单来说,这次的反派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只“魔戒”,一扇随时可能被打开的地狱之门。

IMF踏上征途。

5秒即焚的任务优盘。

大变活人的换头术。

味儿太正。

追车戏少不了,但最显眼的不是豪车爆破大场面。

而是这辆小黄。

车顶打斗,是自己致敬自己。(没办法,经典桥段太多)

却也换了花活。

从倒挂的列车箱,一节一节,爬上去。

伊森憋得满脸通红,青筋暴露。

早就上过热搜的悬崖飞车跳伞

主打真情实感。

看到这,Sir甚至听到了全场观众屏息的声音……

老朋友。

班吉,《碟3》以来的技术宅 搞笑担当。

卢瑟,《碟1》元老,睿智、沉稳,关键时候还能“提点”伊森。

伊尔莎,《碟5》以来的人气女主。

格蕾丝,新角色,神偷。(合理怀疑致敬《碟2》里的奈雅)

她受雇于白寡妇,要从伊森那偷钥匙。

回顾历任的“碟女郎”,作为辅助角色,重要性也在不断上升。

主要作用是帮助完成伊森的成长。

可以说,《碟7》中情感也是伊森不可能的任务之一。

要救爱人,让所有人都陷入更大危机。

伊森与所有动作片经典男主都不同。

他不像约翰·麦卡伦那样始终硬汉,不像不断更换演员的詹姆斯·邦德永远风流倜傥,也不像唐老大总能与家人并肩。

他是真正在痛苦与自省中成长至今的特工。

他接受了“你可以选择接受或不接受”的选项背后,自己从不曾有真正的选择余地。

不再希冀一场普通人的恋爱。

也不再幻想金盆洗手。

他由人,成“神”。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他戏里戏外一次次的极限挑战。

02

1996年,红透半边天的汤姆·克鲁斯开始拥有第二个名字,伊森·亨特

《碟1》的动作场面并不多。

结尾处的车顶打斗,虽是结合特效拍摄。

但每一个清晰的环节,和被跳伞用的模拟鼓风机吹皱的俊脸。

已经能阿汤哥看出对动作场面的精益求精。

他也展现了自己的实力。

还记得这个吊挂吗。

伊森全程在一根细绳上保持平衡。

这个离地面很近的镜头,是帕尔马导演故意不喊cut,让他更久地展示自己的核心稳定性。

电影大获成功。

阿汤哥证明了自己的商业价值。

《碟2》(2000)里,这个让导演吴宇森吓出冷汗的一跃。

这段已有极限动作戏雏形的飙车。

和亲自上阵的摩托车对对碰戏份。

开启了他越玩越嗨的征途。

电影以1.25亿美元预算博得5.45亿美元,成绩过得去,但观众对慢镜头、白鸽版的伊森褒贬不一。

阿汤哥并未从此开启事业新高峰。

千禧年后,他不断尝试新题材新角色,《世界大战》《借刀杀人》《的武士》《香草的天空》《少数派报告》,部部经典。

但在那个《指环王》系列、《黑客帝国》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等神作辈出的年月,显然不够石破天惊。

他选择回归《碟中谍》。

《碟3》(2006)先是对《碟2》纠偏。

伊森不再做浪子,子弹不再打不完。

也开启了他在各国地标建筑上的极限挑战之旅。

△ 是真跳,但并不是在陆家嘴的高楼

只是,电影品质一般,再加上负面新闻爆发。

出道红了20年后,阿汤哥跌入谷底。

随后主演或制片的《狮入羊口》《亡飞车》《行动目标希特勒》,口碑票房均惨淡,更是拖垮了他的公司。

就和所有的动作大片一样。

主角,不可避免要陷入绝境。

如何重新证明自己,此时似乎成为了阿汤哥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终于,2011年的《碟中谍4》回归。

年近50的阿汤哥,打响了真人实拍的招牌,王者归来。

一方面继续打卡地标建筑。

△ 炸毁克里姆林宫

一方面危险动作亲自上阵。

完成在迪拜塔500多米处的攀爬。

效果超群,6.94亿美元全球票房,年度第五。

“不可能”在《碟5》续写。

他没有绿巨人的神力,却能在1500米的高空,扒在飞机上。

他不是海王,却能用六分半的憋气,完成这个潜水作业的一镜到底。

漂移,由他自己完成,因为他能做到比F1职业车手单圈慢两秒。

摩托车飙车,没有找替身,因为“汤姆·克鲁斯就是能找到的最好的摩托车手”。

《碟6》里。

卫生间格斗、房顶跑酷、跳伞、摩托车撞上人甩出去、从直升机吊绳上摔下去、克什米尔悬崖攀岩……

都是真拍。

直升机,是他自己开的。

至于跳房顶后的一瘸一拐,是因为他真的崴了脚。

到了《碟7》,沙漠枪战、贴身肉搏、街头飙车都是小儿科。

他完成了骑摩托车飞跃4000英尺的悬崖。

在被峭壁环绕的极端环境下开伞,降落。

从《碟4》到《碟6》,票房攀升,口碑逆转。

年过半百的阿汤哥也重回顶流宝座。

戏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戏外不可能完成的逆袭,形成互文

你可能不相信国际特工的历险。

但你不能不折服于阿汤哥的毅力与精神。

03

1996年,《碟1》问世时,已有老牌间谍动作片《007》系列珠玉在前。

但《碟中谍》从一开始就要创造两样东西。

不同于詹姆斯·邦德的伊森·亨特

农场boy,保守、对爱情忠诚。

以及,不可能的任务。

这也给《碟中谍》立下了规矩

无突破,不续集。

不同于其他的IP,越拍越疲态,消磨粉丝情怀。

《碟中谍》的每一部续集都在突破观众的想象,也让你看到一个永远挑战极限的阿汤哥。

从第四部起,铁打不动的真人实拍。

当其他动作大片开始在为怎样炸得花,打得炫,而伤脑筋时。

阿汤哥的亲力亲为,显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我们对于在现实里的超级特工的想象。

你觉得飞檐走壁不可能?

《碟4》的阿汤哥就这么做了。

他能够仅靠一根绳子,在玻璃面的摩天大楼上奔跑。

《碟6》里,为了按时进入巴黎找到接头人,阿汤哥选择HALO跳伞潜入。

但这可不是为了纯炫技编的。

一方面,这样进入巴黎,能够骗过雷达,凸显和法国盟友的谍战。

另一方面,现实中,这种跳伞方式要求伞兵可以从一万米处的高空跳下,自由落体到离地面900米左右开伞。

是“不可能的任务小队”代表的本体CIA特别行动队(SAD)训练时的必修项目。

《碟6》所做的戏剧化呈现,是给这次跳伞加了一个雷电特效。

《碟7》最惊险的悬崖飞车、高空跳伞,是在挪威的海勒瑟科朋雪山完成。

这套组合,被誉为“影史最庞大特技”。

正式拍摄之前,阿汤哥经受了一年的定点跳伞训练,以及越野摩托飞车训练。

大量的自由落体练习,让他学会控制身体的稳定。

和教练完成双人动作,让他能够更专业地处理意外情况。

超过500次的跳伞之后,他已是导演口中的“跳伞机器”。

在人工搭建的虚拟跳台上练习摩托车时。

GPS记录下每一次的路径、速度、角度,并结合风速风向,用电脑计算出精确弧度。

他在超过13000次的摩托车跳跃里,摸索出镜头里完美呈现的身体角度。

“训练每一个细节,不断不断地重复来过。”

由于坚持实拍。

很多场景无法像其他大片那样惊奇、夸张。

但正因为是“真”的。

哪怕观众知道有主角光环,也不可控制地为他担心,对银幕上的情节产生最直接的生理反应。

你会担心他受伤,会跟着他疼痛,会为他屏住呼吸。

这是特效电影无论做得多逼真,都达不到的感染力。

这一切,都是为了全球观众。

绿幕横行,有人说电影越来越像杂耍了。

阿汤哥却在虚构的世界里,塑造着一位更真实的英雄。

这种在真实与奇观之间的平衡,重建了我们对于类型电影认知的坐标系,也赋予伊森·亨特以神性。

《碟中谍》已经第七部了,阿汤哥还没有放弃继续挑战,但究竟这一系列还能陪伴我们多久?

你我都知道,终有一天,我们会和阿汤哥说再见,认识新的伊森·亨特。

但或许再不会有人像他,能用肉身,把一位破碎又金刚不坏的“神”,化为具象,达到永恒。

本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莫多瓦尼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