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微电影之最佳搭档(分析中国微电影和美国的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5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前言

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碎片化传的时代,微电影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很多电影初学者由于资金、人员不足,会以拍摄微电影的方式来锻炼技能、展现能力。

微电影的“微”特性使其不仅成为一种大众休闲娱乐的方式,更成为广告商家的营销手段。

但客观地说,我国微电影发展史并不算长,其发端于微博、网站等社交网络平台,直至手机移动网络终端广泛覆盖后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并且,相比国内微电影自由的发展环境,国外微电影则得益于相关政策和优势环境,拥有更灵活的发展空间。美国的微电影发展有值得借鉴的方面,其打造的Facebook、YouTube等网络社交平台,为微电影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丰沃“土壤”。


一、微电影的概念与发展

微电影具有时代性,带有时代潮流的标签,它是伴随现代网络传技术和网络自媒体技术的发展诞生的一种新型艺术表达形式,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

从严格意义上讲,微电影的制作模式脱胎于传统的银幕电影,但又与传统电影有明显区别。微电影具备银幕电影所具备的重要要素,即故事表达的完整性。

微电影虽“微”,但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一应俱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除此之外,拍摄一部微电影同样需要摄像机、具体的生活场景、服装道具等影视表演所必需的器材道具,需要具备导演、演员、编剧、剧务等为作品圆满创作而专门设立的工作人员或部门,人数不多但配备齐全。

纵观目前的微电影作品,大部分出自热爱电影创作的非专业人士之手。

在早期网络网站兴起时,网民可以在网站注册会员,上传自己认为比较搞笑或有深度的短片与其他网民分享交流。

短片可以是截取的电影片段,也可以是原创内容,但那时的名称还不叫微电影,被称为网络短片或者网络短。

比如,2005年底胡戈从电影《无极》中截取电影片段重新剪辑成《一个馒头引发的案》,创作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主题,与原著故事情节并无太大联系。

虽然这是用电影中的截取片段合成的,但从中也可看出网民的创作心理需求和网民对这种自行上传的高认同度。

2010年12月27日,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短片横空出世,它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的中国首部真正称得上微电影的作品。

这部作品是百年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与华人影坛某巨星携手打造的一部名为《一触即发》的微电影作品,该片宣传语直接号称,该作品是中国首部微电影。

该片符合微电影的“四微”要素,微出平台、微规模投资、微周期制作、微时间放映。影片虽只有短短90秒,故事情节却丝丝相扣,人物形象鲜明。

微电影虽没有进入电影院在大银幕上放,但有些电视台专门给一些有特色的、优秀的微电影开辟了放栏目,如“爱拍电影”“华夏微电影”“幸福微剧场”等,并且不少网站还会举办相关比赛,通过明确的主题和丰厚的奖励吸引众多微电影创作者参赛,如中韩微电影节等。

种种活动为众多微电影爱好者提供了表现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和热情,使每一年都会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微电影作品。


二、美国微电影发展概况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很多热爱电影的青年群体或店主想要靠自己拍摄的低成本电影吸引顾客,所以他们所拍摄的短大多是在地下室、咖啡厅、啤酒屋等休闲场所放映,影片供小范围人群欣赏,这算得上是微电影的雏形。

Facebook、Titter和YouTube等社交网站的建立,为美国微电影提供了新的传平台,网络微平台逐渐受到重视与发展。

微电影不再是简单的短片,它依托网络媒介和摄像技术发展而迅猛发展,逐渐拥有固定的放平台,吸引了大批影视创好者。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美国微电影的创作思路与拍摄技术已颇具规模,走向产业化。除因个人喜好拍摄微电影上传至互联网免费共享的网民外,公益组织和广告公司成为占比较高的微电影创作者。

,微电影也会出现在美国的一些重大电影颁奖典礼中,如奥斯卡中的最佳真人短片、最佳动画短片和最佳纪录短片,都是一年中被评选出来的优秀微电影作品美国微电影的类别。

搞笑主题类型的微电影是微电影主题中最常见的一类,因搞笑的内容与放松的特色深受观众喜爱,传热度较高。

微电影的幽默不仅可以体现在形象与言语上,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是幽默的常见表达方式。比如,美国微电影的导演编剧会利用多种看似正常的巧合来表现祸不单行,会在影片结尾来个大反转,给主人公带来好运。如此轻松的剧情、美满的结局,总会让观众会心一笑。

从前,美国惊悚电影由于表达手法腥,受众面狭窄。但近几年,东方惊悚电影善于捕捉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心理的营造手法渐渐被欧美电影所运用,美国惊悚微电影的表达手法开始逐渐将腥与神秘相结合,让情节节奏更加紧凑。

影视创作需要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在微电影的剧本创作上。而拍摄科幻微电影最需要的就是创意,科幻电影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天马行空地想象任何故事情节,利用最简单的电脑合成技术、剪辑技术,配合影片情节,表达创作者心中所想。

,美国科幻微电影有时会利用小成本讲述一些很有趣的科幻小故事,如2013年上映的《一个男孩和他的原子》,全片仅1分34秒,讲述了一个原子和一个小男孩一见如故的故事,情节连贯自然且充满科幻感。这说明创意很重要,只要影片有深意,表达清晰,就能收获大批观众。


三、中国微电影的发展策略

通过整理分析文献资料以及观看中美两国具有历史开创性的微电影作品后,发现中美两国微电影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具有相似之处。

比如,中美两国的微电影都具有草根性,微电影创作之初都依靠社交网络平台的广泛传而得到大众认可,且都涉及微电影商业化的问题。这说明即便中美两国有着诸多不同的人文历史文化和社会习惯,但只要是伴随并依托互联网而生的新事物都会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同样,由于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习惯的差异,两国的微电影作品也存在诸多不同。假如将美国的微电影作品比作一名成熟稳重的中年绅士,中国的微电影作品则是一名充满活力的青春少年。

美国社会的开放风气和创新意识让不少微电影作品具有生活深度,无论是拍摄真人微电影还是动画微电影,因成本低创造不出过于华丽和炫目的场景,但饱满的剧情和演员的真情演绎会让观众忘却场景的瑕疵,即便是商业化的微电影也会让人眼前一亮。

反观中国微电影,尽管有不少专业导演或电影爱好者用心经营,很多作品让人感到温馨振奋,但也有部分作品略显单薄,要么影片剪辑粗劣,要么剧情混乱毫无逻辑,毫无深意可言。

,微电影创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可以模仿好的导演的拍摄手法,训练自己对微电影独特的解读眼光,但模仿并不是裸地抄袭,而是学习和借鉴。

,要有创新意识,不能一味模仿,要具有创新思路,并用通俗的方式进行表达。这就要求微电影创作者多观察社会百态,多体验生活,只有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生活并超脱于社会和生活,才能拍摄出具有深刻立意、让人观看后回味无穷的微电影。

,政府可予以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创作微电影,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但目前,微电影的创作资金大部分靠团队自己筹集,制作费无形中限制了微电影的创作。由于经费有限,微电影作品质量难免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

在一些国家,就有专门的创作基金为年轻导演和无名电影从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使其在拍片时能够免除部分后顾之忧。

以电影起源地法国为例,早在1959年便通过了《电影资助法》,规定在法国售出的每张电影票都须缴纳10.72%的基金,由国家电影中心统一再分配给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让电影观众在看电影的无形资助那些资金匮乏的创作者。

不仅如此,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助计划以供电影新人申请。在法国,不仅是普通网民和广告商喜欢拍摄微电影,连大牌明星也会以参演中小成本电影为荣,并不会因“微”而忽视这一领域。


对比中美微电影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微电影的优势和不足。中国微电影要想长足发展,不仅需要微电影创作者提高专业素养,具备创新意识,也需要政策与资金扶持。

,微电影的创作与发展离不开微电影创作者的努力与坚持,但也需要社交网络放平台及政府等多方共同助力,用心用情才能制作更多好作品以飨观众。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