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世界之最(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文字

世界之最 2023-08-19 22:05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三千年前它占卜天下事,一百年前它入药治病疾,兜兜转转被有识之士辨出,自此改写世界文明史。一现世便以身覆独一无二的史料信息证实殷商王朝的存在,举世震惊。它的发现更是打开了中国文字史和中国书法史真正的开端。它就是被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从发现至今已考古研究100余年,15万片甲骨,4000余个单字,考释成功仅1000余字。中国文字博物馆更是向全天下发起重金悬赏令。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一片甲骨惊天下”三下乡小组于2023年6月23至29日前往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深入探寻甲骨文的奥义。

图一活动出发前小组成员的合照

幸于甲骨契刻文字的不朽,我们得以在今天感受古先民们的所见所思所感。他们对于自然事物的洞察力,和对生命情感的体悟与见解,通过艺术性的再造刻于甲骨之.上,向鬼神通意,诞生出文字的使命。也以刀为笔刻画出中国书法美学中韵律之真最活的法则。大道至简,甲骨文在结体,笔势,章法上的推进演变一直影响着后世书法五体的审美情趣,并且延续至今。

图二小组到达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数千年岁月长河,舞动着绵延起伏的文波字浪;几百世沧海桑田,积淀了中华文字的一脉相承。文字的产生,凝聚了炎黄子孙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心血智慧文字的发展,写照了中华民族融合进步走向统一的文明历程。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以强大的超方言性、缜密的构形体系、精妙的义理逻辑和鲜明的审美内涵而著称于世。字里行间,记录了中华民族古老独特的传统文化;章节段落,再现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卓越风姿。汉宇承载历史,历史.演绎汉宇。步入现代化进程的汉宇,正在铸就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图三镇馆之宝 西周 贾伯壶

壶大多数是盛酒器,但亦有汲水、注水或盛水之盥器。一对两件,保存状态良好。壶横切面基本呈圆角方形,有盖。壶盖敛口,顶部外饰S型双龙纹,周边环绕饰一组无目窃曲纹。壶身平口,鼓腹,颈两侧附有龙形兽首环耳,壶颈铸有一周回首垂冠凤鸟纹,腹身平净圆滑,鼓腹上有田字形扉棱。壶盖外侧铸有铭文33字(重文2字)。铭文记述了某年二月既死霸丁亥日,贾伯为将要出嫁到世国的女儿孟姬铸造该壶,并用于追孝祖先,祈求万寿,并趣怪网希望后世子孙永宝用享。铭文证实了贾国国君是《左传》所记之“贾伯”,是西周分封之姬姓诸侯国。

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展览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反映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性双重使命。

图四馆内陈列出的部分藏品

博物馆共有6个展厅,专题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通过甲骨、青铜器简牍,帛、陶器、玉石器、玺、印、钱币等作为载体展示了汉字的起源与造字方法。

第三展厅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纷繁复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第四展厅展示出两汉四百余年间,书体由籀篆变为隶书,由隶书变为章草、楷书、行书的过程。第五展厅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方便汉字能够被更多的人学习和使用,随着《简化汉字总表》于1962年4月发布,也就有了我们今天正在使用的汉字简体字。

民族文字展厅展示了中华大地从古至今少数民族使用过的多种文字。

印刷术到信息化展厅让我们看到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手抄到机械复制,激光照排系统到汉字输入法的推广和运用,为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提供了便利。

此次活动令我感慨万分,小小一个字,其所承载的厚重与丰富。置身展内仿佛进行了一场古今对话,一撇一捺皆是历史。更加期待三千未破译的甲骨文还可以向我们讲述怎样更多的故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