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世界之最(用《红楼梦》了解佛学中的般若十
最近不熟悉头条审核规则,所以一直文章审核过不了,今天就打算换个方式来了解佛学。大家都听过般若十喻,我最早了解般若十喻是在《红楼梦》中,所谓的般若十喻就是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揵达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这里面最不好理解的就是如揵达婆城,其实揵达婆城就是海市蜃楼。
知道了般若十喻,那就要了解大乘佛教中的经文可以分为般若系典籍和涅槃系典籍。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它是梵语的音译。
般若系里最重要的佛经《大般若经》,一共600卷,由唐代的玄奘法师翻译。《大般若经》大家一定不太熟悉,但大家一定知道《般若心经》、《金刚经》。其实《般若心经》只是《大般若经》的精华要义,因为《般若心经》只有260字,而且玄奘大师翻译的时候把“如是我闻”四个字去掉了,他认为《般若心经》更适合做总刚。《金刚经》只是《大般若经》中的一卷。
《大般若经》的精华要义从《心经》看,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是空。一部600卷的《大般若经》要说的,就是一个“空”字。佛陀告诉世人,宇宙间一切都不离“成住坏空”这个基本规律,你要以智慧照见空性。,对芸芸众生凡夫俗子来说,“空”这个概念毕竟太抽象了。所以,佛陀又动用他的无碍智慧,设置了十个比喻,就是通过十种常见易懂的现象,来帮你理解究竟什么是“空”。这是个比喻就是上文中的“般若十喻”。不论是幻相,还是梦境,或者火焰,还是声音、影子,都是短暂的现象,转瞬即逝。佛陀说,这就是空,世间的一切,都不出这个规律。
到了现在大家就可以理解《红楼梦》为啥叫“梦”,“梦”字,却来自佛学。 “梦”是佛学里一个著名的象征着“空”的符号。那下面我们就从《红楼梦》找找他们在哪里。
如幻、如梦第1回,整部《红楼梦》的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Ling”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整部《红楼梦》,是用“如梦、如幻”开始的。“如幻、如梦”出现在般若十喻。
如焰第1回,就出现了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的命运预言。茫茫大士看见甄士隐怀中抱着三岁的英莲,说出了一首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英莲五岁的时候,元宵节观灯看焰火走失,从此开始了她悲惨的人生。而紧接着,甄士隐的家,也是一场大火,烧成了一座火焰山,甄士隐彻底败落。甄英莲和甄家的命运符号,就是十喻里的“如焰”,火焰的焰。
如响第22回,也是一个元宵节,太监从宫里送出来元春作的灯谜诗。元春的诗是这么写的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是爆竹。元春写得很形象,一声巨响,仿佛轰轰烈烈,瞬间,一切化为乌有。贵为娘娘的元春不正是如此吗?贾政猜到了谜底,预感到不祥,所以闷闷不乐。元春命运,正是十喻的“如响”。
如水中月、如镜中像第五回《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镜中花,不就是镜中像吗?
如虚化还是第五回《枉凝眉》“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般若十喻里“如虚空”、“如化”这两个符号,被作者合并成了“虚化”。
如揵达婆城又是第五回,宝玉入梦太虚幻境,邂逅警幻仙子,警幻仙子说这里坐落在“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正是海天之间的幻境。
如影第七十六回中,林黛玉与史湘云月下联诗,湘云一句“寒塘渡鹤影”,差点难倒黛玉,沉思良久,终于对出了“冷月葬诗魂”。湘云拍手叹为妙对,评曰“清奇诡谲”,就连一向目空一切的妙玉都赞赏不绝。自此,联诗达到高潮并在高潮中结束。前面是暗示湘云会远走高飞,而后半句则是暗示黛玉将来的香消玉陨。
有时候想一想,读《红楼梦》就如读佛经,在红楼这部书之中,它关于生命、关于生S存在这一个主题的思考,它的依据、它的思维的来源,主要来源于佛学的思想。我们可以把《红楼梦》当做一部佛经来读。
通过《红楼梦》中的女儿们了解佛学,祝全网女性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