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中国之最(“宇宙中心”曹县凭啥火?数千年
“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北京一套房”“宇宙中心曹县”“北上广曹”……最近几天,曹县“火”了。
曹县到底是怎么火的?最早是由一位当地网络红人带火的。在这位博主的短中,每次都会用地道的当地口音喊出“山东菏泽曹县666 我们勒宝贝”的口号,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句抑扬顿挫的口号听完令人十分“上头”。一夜之间,这个位于山东菏泽的县城,被网络热梗彻底带火出圈。
曹县的“火”,也是凭借自身的实力。曹县县长梁惠民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我们有中国首例克隆牛,有全国最大的演出服生产基地,是全国第二超大淘宝村集群,也是网络销售百强县之一;在吃的方面,我们有王光烧牛肉,曹县的芦笋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出口,在全国的占有份额都非常大,能占到七成。木制品是中国三大千亿级木制品产业集群之一,棺木占到日本市场的90%。跨境电商在曹县也有几百家,做得比较好。”(据《齐鲁晚报》专访)
2004年4月9日,在中国首批自主本土克隆牛诞生地曹县,克隆牛“银银”顺利产下一头雌性小牛“银凤”。北晚新视觉供图。
少有人知道的是,曹县也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城。
历史沿革商朝重镇绵延数千年
曹县的历史,可追溯到夏朝。夏朝时,曹县境内为有莘国、亳邑和贯国,伊尹最初便是有莘国人,而后投奔商汤,成为商朝宰相、三代功臣。商汤灭夏之前,曾因兵败撤退,短暂定都于景毫,如今认为景毫就是曹县所在地。灭夏之后,商汤方建都于二里头偃师商城(今河南洛阳偃师),为西毫。终商一代,曹县所在地一直是重要地区。如今,曹县有村名为盘庚村,既是纪念商代中兴君主盘庚所居之地。
西周时期,曹县地区为宋国、卫国所在地。战国时,宋灭、卫衰,曹县地区分别被魏国、楚国所占据。汉代此地均有建制,三国时期,曹县地区为曹魏所辖。南北朝时期,此地定名曹州。隋唐五代至宋元时期,曹州建制、名称有所变化,但大体沿用了“曹州”一名。
明洪武元年(1368),济阴并入曹州。洪武四年,降曹州为曹县,属济宁府,为设曹县之始。明正统十年(1445)十二月,分黄河北十八都,复置曹州,辖曹县、定陶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曹州升为府,属兖沂曹济道,曹县随属之。“曹县”称呼沿用至今。
(据曹县人民政府网站)
“厨师宰相”伊尹乘舟梦日 烹调治国
历史悠久的曹县,先后涌现了商朝宰相伊尹、战国时期事家吴起、汉朝农学家氾胜之等一批杰出人物。其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厨师宰相”“烹饪哲学家”伊尹。(据曹县人民政府网站)
伊尹画像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名。伊尹的人生,为后来文人墨客们所津津乐道,是最为“励志”的传奇故事。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身份低微,成年后流落到有莘国(今山东菏泽曹县莘冢集一带,另说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一开始以耕地为生,后来担任有莘国君的贴身厨师。伊尹虽身为奴隶,却心怀大志,本想劝说有莘氏起兵灭夏,后来发现有莘国小力弱,不足以担此重任,便决定改投商汤。当时,汤正好要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
到了商都之后,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五味为引子,借烹调之道,分析天下大势,劝汤承担灭夏大任。汤由此方知伊尹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吕氏春秋·本味》)
伊尹不仅是辅佐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还是后来三任商王的功臣,,伊尹在甲骨卜辞中被列为“旧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仅与汤同祭,还单独享祀。
李白《行路难》中的名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用了两个典故,一个说的是人人熟知的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另一个说的就是伊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乘舟梦日”这一典故后来就被用于形容大吉之兆。
“兵法大师”吴起用兵如神 变法丧身
另一个值得一说的曹县名人,就是兵家代表人物、战国初期事家吴起。吴起出生于卫国,今属曹县地区。另有一个与“吴起”相关的地名是陕西延安的吴起县,这个名称是清朝时为纪念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而定名的。
在古代事史上,凡是有“将帅排行榜”,吴起一定会占到一个好位置,与孙武、孙膑并称,亦有《吴子兵法》传世。东汉班固曾如此分析春秋战国“四大武臣”道“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东晋葛洪曾言“孙吴韩白,用兵之圣也。”《旧唐书》沿用此说。唐肃宗时,吴起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吴起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吴起画像
除了用兵卓有成就外,在治国理政方面也与商鞅并称,治理内政颇有成果。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曾向儒家代表人物子夏、曾子(此曾子为曾参之子曾申)求学,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及事上都有极高成就。(《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也因为性格强势,太过于追求名利,常置礼法于不顾,被曾子逐出师门,背负了千古骂名。年轻时,吴起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曾“杀妻自信,散金求,母不归”(曹操《举贤勿拘品行令》),这些事情成为他一生的道德污点。
吴起在世时树敌无数,虽一生建功立业,最终却难免惨烈收场。
吴起在魏国时,战功卓著,曾指挥魏屡次击败强大的秦国,占领西河之地,任西河郡守。约在魏武侯九年(前387年)左右,吴起遭到谗害,于是离开魏国,向南投奔楚国。楚悼王很赏识吴起的才能,认为他不仅善于用兵,更有治国之才,于是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
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原则基本符合法家的理念,严明法律,全力养兵,削减贵族后代的爵禄,裁剪冗余的员,所谓“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在吴起的改革下,楚国的实力大大提升,疆域扩大,成为一个富裕强盛的大国。
,吴起的变法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遭到了楚国贵族的记恨。公元前381年,“伯乐”楚悼王刚去世,吴起的仇人们就群起而攻之。吴起刚来到治丧的处所,马上被心怀不满的楚国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乱箭之下,吴起身亡,而楚悼王的尸体也中了数箭。按照楚国法律的规定,“丽兵于王尸者”,将被诛灭三族。楚肃王即位后,下令把所有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都处,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而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后人谈及吴起时,评价趋于两极化。有人叹其过于贪恋名利(唐彦谦“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白居易更批判他不奔母丧,“其心不如禽”。但同为法家代表人物的韩非子却高度评价了吴起的事业,认为“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韩非子·问田篇》)
无论如何,吴起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是非功过,且由历史来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