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国之最稿纸怎么写(对中国手工制纸技艺的
《寻纸》/汪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3月
70后古籍修复师汪帆,从2014年开始,历时七年,走遍大江南北,寻找各种濒临失传的古法手工纸,在遍访华夏大地遗存的古法手工造纸场所之后,捧出这部沉甸甸的《寻纸》一书。书中记录下当代中国传统手工纸制造业的现实境况,让这些饱含中国人智慧、文明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永续传承。
《寻纸》是作者用自己坚实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作品。作者先后踏访了浙江、福建、山西等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古法手工造纸场所。为了寻纸,她甚至攀上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通过她一路寻访的娓娓讲述,我们不但对熟悉的泾县宣纸、开化纸、夹江纸等的手工制纸工艺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还对麻纸、狼纸、贡纸、傣纸、绵纸、丹寨构皮纸、马尼拉皮纸、桑皮纸、竹纸、东巴纸等以前十分陌生的纸张,有了清晰的了解,从而发现,在神州大地上,隐藏着许许多多先民们创造的文明成果,值得我们加以保护,加以传承。
作者把在寻访中得到的25种古法手工纸样一一梳理,将这些古纸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既向人们普及纸文化常识,也趣怪网希望读者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这些古纸中蕴藏的“火气、柔性、韧性、白度、厚度、触感”。在“寻找狼纸”一节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前往海拔3700米的西藏尼木县塔荣镇雪拉村寻找“狼纸”的故事。作者说,青藏高原有一种“狼草”,也叫“断肠草”,藏语中称为“日叫”。狼草开的花形似球,小巧可爱,但人们很少碰它,因为它有很强的性,不慎食之,严重可致人亡。狼纸的诞生,还得从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说起。当时送亲队伍中,有各种能工巧匠,造纸术就这样传入青藏高原。可是,由于高原没有竹子、稻草,也没有青檀皮这些常见的造纸原料,直到他们发现高原特有的狼草之后,情况才发生改观。从此,用狼草制作纸张的技艺,在西藏高原上延续了下来;用狼纸印制的经书,历经几百年岁月沧桑也不会被虫蛀、鼠咬。
在“曼召,傣纸的香格里拉”一节中,作者介绍了另一种稀有的纸张傣纸。作者说,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傣纸,被傣族人民唤作“嘎哒晒”。它坚韧、不晕不散、不易腐蚀、而且可以流传百年,完美取代贝叶成为记录和传承经文的载体。傣纸,发源于云南西双版纳勐混镇曼召村,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原始的造纸术之一。已成为傣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6年,傣族造纸工艺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傣纸是如何发明的呢?作者告诉我们,在西双版纳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许久许久以前,一个傣族大叔上山找猪食,不小心把砍下来的构树叶子和树皮一起烹饪过后拿去喂猪,有韧性的树皮并不被猪待见就留在了猪槽里,等水干完后他便发现结了一层薄薄的粗纸,之后便不断摸索着研究做纸的方法,最终有了傣纸的横空出世。
在“泾县守金一张有温度的手工纸”中,作者向人们普及了“今宣纸”与“古宣纸”的区别与常识。关于宣纸的准确严谨的定义,作者说应该这样表述它是由青檀树皮为主料,以沙田稻草为配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工制作而出的,用于书写、绘画的高级纸张。这儿的宣纸,指的是“今宣纸”;早期在古宣州和古徽州生产的高档纸张则称为“古宣纸”,它采用的原材料与“今宣纸”有差异主要是楮皮(构皮),偶尔也选用青檀皮,但不是主流。接着作者指出,“今宣纸”的产生,是曹氏家族在南宋末年举族迁移至安徽泾县以后,经过世代摸索、传承,在利用当地产的青檀皮纸的过程中,慢慢加入了短纤维的稻草,进而制造出来的。慢慢地,这种纸张成为享誉华夏的宣纸,走进广大文人墨客中间,成为最受喜爱的书画纸张。
在《寻纸》一书中,作者也对古法手工造纸术后继乏人的状况表达出深深的忧思。在“纸都无纸”一节中作者就指出,作为造纸术鼻祖蔡伦的祖籍地湖南耒阳,古法造纸曾火极一时,传统造纸作坊遍布耒阳境内10余个乡镇,约500家。而如今,虽然那里也挂着古法造纸作坊的牌子,散放着陈旧的造纸器具,但却不见纸工日常造纸的场景……作者似乎想用现实提醒人们,要对手工造纸技艺的保护工作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