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之最电影免费观看(亚洲顶级大师的短片也是
作者Brian Darr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Senses of Cinema(2021年6月)
想象一下,每次你去看电影,你都有机会看到你最喜欢的短片——正好在景点宣传片之后,故事片开始之前。对于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这部短片可能是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赞美诗》(2006)。
《赞美诗》(2006)
,这并不是一个新想法。世界各地的许多电影院都有这种正片开始前的缓冲短片,通常是动画的,为观众提供观影礼仪指导。自20世纪初以来,泰国电影院基本上会在所有的商业电影映前播放王室颂歌《颂圣歌》,银幕上会投影出拉玛五世的画像。
虽然《颂圣歌》不再是泰国的国歌(1932年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拍贞都里央爵士作曲的《国歌》取而代之),但它仍在该国的电影院播放。直到20世纪90年代,合并后的各大连锁影院将银幕上的画像换成了拉玛九世。
2016年,这位国王去世,结束了他长达70年的统治,此后,以他的继任者拉玛十世为主角的新「颂歌影片」开始登陆大银幕。传统规定,当王室颂歌响起时,观众要起立,这种集体参与的电影行为可能会让来到泰国的游客感到陌生,因为他们习惯了更被动地参与电影观看。
阿彼察邦曾表示「做任何有损国王形象的事情都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可能的——已经有法律惩罚这样做的人了。」在他拍摄《赞美诗》的时候,坐着看这些「颂歌影片」也是要受到惩罚的,尽管叛逆的青少年和民主活动人士有时还是会冒这个险。如果阿彼察邦同情这些活动家(或青少年),那么在设计他的「替代」颂歌时,他对这种电影传统进行了更为隐晦的批评。
他将相对静止的画面和节奏庄严的配乐,换成充满活力的视觉活动和令人无法抗拒的爵士流行乐,由此创造了一部几乎不可能站着(或坐着)观看的影片。你会原地起舞,或者至少轻轻跺脚。
阿彼察邦并不是第一个想出「替代」颂歌的人,但他的短片里的歌肯定是最生动的范例。我们听到了两次这首两分半钟的歌第一次是在三个中年妇女聚集在曼谷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称的一条运河边,讨论最近的洪水、感情问题和酸芒果时,歌曲从一个小CD机里安静地流淌出来。一名女子说这是「詹姆斯的最新歌曲」,并声称这张唱片已经得到了一位僧侣的祝福,她还打算在自己工作的小剧院里播放这首歌,尽管她的同伴另有想法。
在第二次,音乐变成了全部的配乐,画面切到了一个大型体育馆的内部,在一个长镜头中捕捉到围绕空间旋转的人体运动。在一次访谈中,阿彼察邦透露,《赞美诗》就像他的一些早期作品一样,是「关于在同一个地方有多少事物存在——就像一张有多个图层的大画布」。
《赞美诗》原本是打算在电影院放映的,但阿彼察邦还制作了其他作品,邀请观众尽可能地站起来;像《纳布亚幻影》(2009)这样的装置作品在画廊空间中呈现的效果最好,观众的视角大约和屏幕出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他的装置作品《绿宝石》(2007)中,一盏灯笼从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下来,向画廊的地板投下一圈绿色的光,它的绳索将后面的视频影像一分为二。
《绿宝石》(2007)
在屏幕上,我们看到了即将被毁的破旧酒店里的一间铺满了羽绒的房间,我们听到三个声音述说着各自的梦境;贡献这三个声音的演员在阿彼察邦的其他几部电影和视频中均有亮相萨卡达·卡温巴迪,《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2010)和许多其他的作品;尼提蓬·廷图泰,《流动的人》(2008);以及金吉拉·潘帕斯,《祝福》(2002)、《恋爱症候群》(2006)和《仙人掌之河》(2012)。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2010)
阿彼察邦将莫拉克酒店定位为艰难时期的避难所,特别是在1980年代期间,当时柬埔寨难民为了逃避家乡的动荡而逃往泰国。自从作为装置作品在世界各地的画廊展出之后,《绿宝石》也早已改了一个单频道视频的版本供电影院放映。
《绿宝石》(2007) 《绿宝石》(2007)
虽然阿彼察邦对非专业演员、偶然地点和长镜头的使用与现实主义传统保持一致,但他非常有兴趣向我们展示如何利用电影从熟悉的元素中构建新的世界。他的作品经常阐明声音和影像——一度在电影史上完全独立的两个门类——现在是如何被一种技术幻象所连接的。
泰国电影业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由没有配乐的16毫米胶片电影组成,并分发到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于日本的弁士,泰国的声乐艺术家用当地方言表演对白。在有着固定对白音轨的35毫米胶片发行的标准化之后,这些配音演员转而开始为在泰国发行的美国和香港电影配音。
如果说《绿宝石》的无声对白是这种传统的回响,那么阿彼察邦的其他作品则让人想起他在芝加哥艺术学院上学时第一次接触到的16毫米无声先锋电影。《拉蓬塔》(2013)似乎在概念上与布鲁斯·百利的《我的一生》(1966)这样的短片不无联系,后者将在加州卡斯帕拍摄的开花栅栏的单一镜头,与艾拉·菲茨杰拉德30年前在纽约录制的一首歌曲进行了搭配。
《我的一生》(1966)
《拉蓬塔》是受邀为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作的合集电影的一部分,它将在一条绿树成荫的乡村道路上行驶的一分半钟的镜头与暴雨结合起来,在雨水冲刷挡风玻璃的过程中为画面提供了一层温和的抽象。而且,声轨显然是在沿海地区录制的。从这部作品的片名和隐约可闻的西班牙语中,我们可以猜测是在秘鲁的利马,阿彼察邦曾在2013年6月去往那里参加另一个电影节。
《拉蓬塔》(2013)
作为一名世界级的导演,阿彼察邦经常受邀为电影节和其他机构制作的合集电影提供短片;《M酒店》是为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的《香港四重奏II》而创作的,《脚印》是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一个广播节目而创作的。
《威尼斯70周年重启未来》(2013)则邀请了不少于70位导演在一到两分钟内对电影的未来进行想象,而其中许多短片不仅关注电影的未来,也关注电影的过去。
如果说《拉蓬塔》的影像来自泰国,声音来自南美,那么阿彼察邦似乎在想象电影是对一个或许更容易沟通的世界的反映;也许他甚至在展望他最新的、尚未公布的、第一部在他的出生地之外拍摄的长片《记忆》,据说完全在秘鲁的北部邻国哥伦比亚拍摄。
《记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