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投资之最(10部港片9部烂,香港电影的辉

世界之最 2023-08-24 06:32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香港电影,所谓何事?

港片,是一种味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

2002年香港电影《无间道》,被誉为“港片巅峰之作”,是目前网络上评分最高的香港电影

香港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的开埠始于1842年屈辱的《南京条约》,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将其割让于英国,如今百年已过,那日的广东小渔村,如今已是世界大都市。

香港旺角

背负着沉重的殖民历史,香港却铸造出了繁荣的盛世景观,这里融汇东西文化,不断缔造着传奇故事,在香港娱乐至死的氛围中,最亮眼的一张文化名片莫过于香港电影

1985年香港电影《警察故事》,由成龙自导自演,被认为是最好的港片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自1909年香港本土拍摄第一部电影《偷烧鸭》开始,时至今日,香港地区一共拍摄、制作的电影多达2万部,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好莱坞”

关之琳,被誉为“香港第一美女”

20世纪60年代之后,香港经济起飞,电影市场极度繁荣,本土电影制作技术迅速成熟,电影制作队伍不断扩大,诞生了华人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国际巨星李小龙

李小龙(1940-1973),国际功夫巨星,香港功夫片开创者,生于美国旧金山,祖籍广东佛山顺德

进入80年代,港片的黄金时代正式到来,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末,最巅峰的1992年,香港一共产出了300多部电影,平均1.2天一部,海内外总票房高达30亿港币,超越当时整个中国大陆2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要知道当时香港只是一个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人口仅580多万的弹丸之地。可以说,香港的文化影响力远远超过香港的体量,甚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1992年香港电影《审死官》,由周星驰主演,是该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这一年在香港电影界被誉为“周星驰年”

香港有大量电影公司,其中邵氏嘉禾永盛中国星寰亚新艺城银河映像等都是几代中国人精神食粮的生产者,它们拍摄的港片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看过。

著名的嘉禾电影公司LOGO

香港电影分为商业电影艺术电影两大板块,作为一座现代化都市,香港的生活节奏极快,经济高度发达,港人痴迷娱乐。90年代初,香港电影界有所谓双周一成的说法,即周星驰、周润发和成龙,这三人各自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风格和时代,撑起了香港商业电影的半壁江山。

双周一成

90年代中,香港媒体又打出了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四人的“四大天王”之名,因为他们这四个人影视歌三栖,红透半边天,是流行文化的天王巨星,也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演艺明星。

四大天王

虽然香港电影主要是商业电影,商业片的繁荣,并没有使得艺术电影偃旗息鼓,香港作为世界最开放包容的城市之一,艺术电影也同样枝繁叶茂,诞生了诸如许鞍华张婉婷王家卫等出众的文艺导演,遗憾的是,香港沉醉于娱乐至死的纸醉金迷,没有更深刻的纯艺术电影,市场上充斥的仍然是爱情、动作、喜剧等娱乐性极强的电影。

1978年香港电影《醉拳》,该片是成龙的成名之作

那么,香港电影有什么特色?

成龙和许多女星

第一,工业化程度高,香港电影素来以“快”著称,90年代一部香港电影从剧本创作到上映,整个拍摄周期基本不到一个月;第二,娱乐性极强,当时的港片以票房作为唯一指标,丢失了深度,风格偏向闹剧,《纽约时报》评价“尽皆过火,尽皆癫狂”

1987年香港电影《英雄本色》,被视作是香港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类型片市场繁荣,香港电影有大量类型,比如都市喜剧、武侠片、功夫片、僵尸片、警匪片、赌片、黑帮片等,这些类型片都有许多代表性的人物;第四,电影人才济济,香港是个造星工厂,也是个大师辈出的地方,回归之后,许多港人北上,他们的专业程度是当时大陆演艺圈所无法比拟的,直到今天,都是中国电影人的榜样。

周润发和张国荣

香港男星中,刘德华、李连杰、周润发、成龙、张国荣、周星驰、梁家辉梁朝伟林正英任达华洪金宝、郭富城、张学友等名字如雷贯耳,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咖;女星中,吴君如张柏芝、关之琳、李嘉欣王祖贤林青霞梅艳芳张曼玉钟楚红朱茵、张敏等都是风华绝代的美人,在荧幕上留下万千倩影。

李嘉欣,被誉为“最美港姐”

香港导演们也是各逞其才,王晶程小东、王家卫、陈嘉上徐克吴宇森杜琪峰关锦鹏、许鞍华、刘伟强陈可辛、林岭东、尔冬升刘镇伟陈木胜林超贤等都是电影奇才,缔造了许多经典之作。

王晶和周星驰在《九品芝麻官》拍摄现场

更难得的是,作为功夫片发源地的香港,诞生了一种极其特殊的电影职业,那就是武术指导,这些人都是一些练家子,身上有着扎实的戏曲功底和武术基础,比如成家班、洪家班的龙虎武师,以及袁和平、袁祥仁、元彬刘家良等,他们引领了几代中国人的功夫梦。

1994年香港电影《精武英雄》,由李连杰主演,袁和平担任武术指导,该片被誉为“香港功夫片的巅峰之作”

话说千般,如今的香港电影已经走向了没落,不止市场低迷,被好莱坞引进大片占据;在电影人才方面更是青黄不接,没有资金,没有优秀的编剧,也没有大师级的导演,甚至许多60年代后出生的香港演员仍然是如今港片的主心骨,比如任达华、甄子丹古天乐刘青云等,每年的港片总能见到他们的影子。岁月没有饶过他们,可是奈何后继无人。

1995年版《神雕侠侣》

香港电影的没落,背后是一曲浮华落尽的慷慨悲歌。


香港电影,从何而来?

1989年香港电影《精装追女仔3》剧照

华语电影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中国大陆电影、中国台湾电影、新加坡电影和中国香港电影,其中港片是公认制作水平最成熟、类型最多样的华语电影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划

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拍摄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自此电影诞生了。两年后的1897年,电影正式传入香港,一个传奇故事就此开始。1907年,香港第一家华人自办的电影院开张,此后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的华语电影人赴港。

卢米埃尔兄弟

1924年,香港电影事业进入了新阶段。早期的香港电影其实都不是香港本土电影,也不是粤语片,而都是国语电影甚至是沪语电影,因为最早的一批香港电影人都是上海人,在那时,上海才是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电影制作中心。

邵氏电影公司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由于战乱等诸多原因,一大批上海电影人迁居相对和平的香港,可以说在60年代香港本土电影人崛起之前,香港的大荧幕活跃的都是国语片。

邵氏电影公司的LOGO

1958年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先声,因为这一年,一家非同凡响的电影公司成立了,它就是邵氏电影公司,由邵逸夫创办,立足香港本土,开启了香港电影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浪潮。许多邵氏武侠片、警匪片、黑帮片对后世的香港电影人影响巨大,甚至对好莱坞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著名导演昆汀,就很喜欢看港片,他最早看的港片都是邵氏的功夫片。

邵逸夫,祖籍浙江宁波,生于上海,香港娱乐业大亨,香港娱乐界第一位获英女王授爵之人

邵逸夫其人,祖籍浙江宁波,生于上海,因为在家中排名第六,被尊称为“六爷”,可以说是他和他的邵氏电影公司一手开启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邵逸夫慷慨乐善,发家之后,在中国内地各地捐建学校、大楼,今天的中国各大高校、中学,基本都有一座“邵逸夫楼”

香港男星狄龙,年轻时就是邵氏的当红小生

1967年,邵氏出品,改编自作家倪匡同名小说的,由张彻执导、王羽主演的独臂刀成为香港有史以来第一部票房突破100万港币的电影,让邵氏成为当时香港的第一大电影公司。

1967年香港电影《独臂刀》

当时邵氏的死对头是国泰电影公司,它们平分天下,邵氏以武侠片和风月片为双臂,国泰则以历史片和都市片为拳头,打得不可开交,邵氏进入60年代末居然昏头昏脑地认为“电影业已经没落,电视业才是未来主流”,于是放松了电影制作,转投新生的电视剧制作,这让邵氏的一名高管非常不满,他就是邹文怀,嘉禾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

邹文怀,嘉禾电影公司的创始人

1970年,另一家影响香港电影历史的公司出现了,那就是嘉禾。新成立的嘉禾不足以和老牌的邵氏对抗,资本不足,市场也不够,但这个时候嘉禾遇到了一个来到香港发展的美国华裔演员,他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李小龙

《猛龙过江》剧照

邹文怀对李小龙十分满意,不遗余力地支持他。李小龙师从佛山武术大师叶问,在美国自创了截拳道,并且有过在好莱坞拍片的经验,这次来香港就是为了拍摄自己的电影,由此开辟出一个划时代的华语电影系列,那就是功夫片

1972年香港电影《猛龙过江》,由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被《时代周刊》评为“最好的功夫片”

1971年,李小龙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掀起了功夫片的狂潮,使得嘉禾名利双收;1972年又拍摄了《猛龙过江》,自此香港电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当时,《猛龙过江》的海内外票房高达3000万美元打破了几乎所有华语电影和亚洲电影的票房纪录,使得嘉禾一夜之间成为和邵氏并立的巨头,也使好莱坞注意到了香港电影。

李小龙和邹文怀

,1973年李小龙因为脑水肿突然去世,年仅32岁,这不止是香港电影的损失,更是世界电影的不幸。但李小龙的死,没有阻止香港电影的发展,经由邵氏、嘉禾和李小龙的发展,香港电影在70年代迎来了市场的蓬勃发展和类型多样化的趋势。

李小龙遗作《死亡游戏》

后来的巨星成龙,早期也只是李小龙电影里的龙套演员,由于戏曲功底和武术基础扎实,被李小龙所注意。他原名陈港生,在李小龙去世之后,最早就是被嘉禾当作李小龙接班人培养的,“成龙”是艺名,也就是“成为李小龙”的意思,李小龙的影响力远远超出香港的文化影响力,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说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直接缔造者。

1972年,拍摄《龙争虎斗》时的成龙和李小龙,当时的成龙只有18岁

李小龙去世之后,嘉禾一方面培养以成龙为代表的功夫片新人,一方面又在开辟新的电影系列。1973年,邵氏出品了粤语喜剧电影《72家房客》,市场反响极好,这就让嘉禾看到了喜剧电影的巨大潜力,于是1974年许冠文的《鬼马双星上映,一经上映,满堂喝彩,以625万港片的票房成绩夺得年冠,许氏喜剧自此风靡香港和东南亚。

1974年香港电影《鬼马双星》,许冠文的成名之作

许冠文也由此得名“冷面笑匠”,1976年的《半斤八两》被誉为是“最好的许氏喜剧”,也是迄今为止香港第一部打破票房纪录的喜剧电影,以853万港币的成绩夺得年冠,许氏喜剧取代了一众类型片,成为了当时香港最火热的电影系列。

1976年香港电影《半斤八两》,许氏喜剧的巅峰之作

事实上,许氏四兄弟都是香港娱乐界的骨灰级元老,哥哥许冠文是喜剧天才,二弟许冠武是金牌幕后制作人,三弟许冠英是喜剧名角,而最出名的莫过于四弟许冠杰,他是粤语歌的开创者、香港第二代巨星,正是他主演的最佳拍档》系列把香港电影带入了两千万票房时代,1982年《最佳拍档》横空出世,一举多得2700万港币,打破票房纪录,震惊全港,一举击败了李连杰的《少林寺》和成龙的《龙少爷》。

1982年的《最佳拍档》系列,是香港电影进入大片时代的开启之作

此前的香港电影大多是低投资的电影,而这部电影开启了香港的大片时代,直接让香港和好莱坞对标,香港电影人开始拍摄大量高投入、高票房的电影,但这个系列不是嘉禾的,而是新厂牌新艺城电影公司的手笔,今天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影人,诸如徐克、黄百鸣麦嘉曾志伟,最早都是新艺城的元老,他们共有7人,合称“新艺城七怪”。

新艺城七怪

70年代末之后,邵氏电影公司逐渐没落,嘉禾却越战越勇,但此时香港电影市场开始有了更多的竞争者。当时的香港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迎来了新的一波膨胀,大量来自中国台湾和日本的资本进入香港,香港由此成为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电影中心。

1975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香港

特别是中国台湾,在回归之前,香港电影最重要的市场不是本土,因为香港的体量太小了,真正的主要市场是台湾,光是在台湾的票房就足以回本,香港电影有了极其充足的资金,当时的香港电影界有一句话,叫做“台湾上映,全家吃饱”,所说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来自台湾的演员,也随之到香港发展,比如林青霞、王祖贤、舒淇杨采妮等。

王祖贤,生于中国台湾,香港著名女星,代表作有《倩女幽魂》系列

80年代和90年代可以说是香港电影全面进入黄金时代的20年,这20年里,英才荟萃、百花齐放,各类型的电影争奇斗艳,各类型的导演和演员大放异彩,比如王晶的都市喜剧、赌片,比如林正英的僵尸片,又比如成龙的功夫喜剧、周星驰的无厘头,吴宇森的暴力美学黑帮电影,王家卫的文艺片,林岭东的黑帮风云,徐克的新派武侠等等,许多电影在如今看来已经是经典之作。

张国荣和成龙

80年代,一大批出身无线电视台的年轻导演转战电影行业,他们开启了香港电影的新浪潮时代。1982年,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正式到来的第一年,那一年,香港仿照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成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同年,许鞍华拍摄了《投奔怒海》,获得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大奖,这部电影也是刘德华的处女作。

1982年香港电影《投奔怒海》里的刘德华,那一年他才21岁

也是那一年,《最佳拍档》系列火遍东南亚,使得港片进入大投资时代,大量台资蜂拥而入。成龙的《A计划》系列,洪金宝的《五福星》系列都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作品,此后,香港电影市场一发不可收拾,诞生了诸如武侠片、功夫片、黑帮片、警匪片、喜剧片、文艺片、灵幻片、爱情片、风月片等十几个类型片。

1985年,一名奇特的电影上映了,这部电影没有巨星加盟,唯一出名的演员是已经有些过气的许冠英,而且电影故事荒诞离奇,却一举夺得2000万港币票房,在东南亚地区更是豪夺接近5000万美元,并且掀起了跟拍狂潮,它就是林正英的《僵尸先生

1985年香港电影《僵尸先生》

这部电影也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它不止开创了僵尸片这一个具有香港特色的电影系列,还接续了功夫片的传统,也就是灵幻功夫片,林正英的道长形象也由此深入人心。

80年代中期之后,更多优秀的香港电影涌现,有徐克的《倩女幽魂》系列,关锦鹏的《胭脂扣》,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系列,王晶的《赌神》系列,都是极具风格的代表之作。

也由此捧红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演员,比如张国荣、王祖贤等。

与此,也有一些香港电影人北上,和内地电影人合作,比如李翰祥,他在1983年拍摄了“清宫三部曲”的第一部火烧圆明园,由初出茅庐的梁家辉饰演咸丰皇帝,由内地影星刘晓庆饰演慈禧。

这个时候的香港电影是无拘无束的,资金充足,人才强大,许多时候甚至不需要剧本,比如吴宇森说自己拍《英雄本色》的时候,根本没有剧本,只是有一个大纲,想到哪里拍到哪里,居然就缔造了一代经典之作,当时张国荣、周润发这些人都在最好的状态,他们也正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写照。

吴宇森(最右)和《英雄本色》三大主演

最难得的是,这个时候的香港电影人还有着十分浓厚的社会关怀与道义责任感,1986年由演员转型为导演的尔冬升拍摄了一部很别致的电影《癫佬正传》,讲述的是一个香港义工和一群精神病患者的故事,十分感人,具有很强的讽刺意蕴。

1986年香港电影《癫佬正传》

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也是香港电影少见的大片,大开大合,打斗看得人酣畅淋漓,也没有丢了深度,是80年代成龙蜚声国际的开始。据说连史泰龙都喜欢看《警察故事》,而且还从中借鉴了许多桥段,那时候的香港电影具有国际影响力,是华语电影之光。

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和史泰龙握手

进入90年代,香港电影市场几乎已经饱和,许多电影系列已经不再走俏,片商只能变着花样拍摄大量搞笑、灵异、打斗取悦观众的电影,质量严重下滑,其中偶尔有一些经典之作,比如1990年的《天若有情》等,但大部分都沦为了廉价的糖水。

1990年电影《天若有情》,刘德华的代表作之一

随着周星驰的迅速崛起,香港电影又出现无厘头喜剧系列,他的电影一次又一次地刷新香港电影票房,1992年周星驰有4部电影杀入香港电影票房榜前10名,第一名就是他的《审死官》,这一年被称为“周星驰年”。于是,“双周一成”的名号响彻半边天。

1992年电影《赌侠》剧照

当时谁也没想到,只会拍喜剧的周星驰就是后来港片的辉煌缔造人之一。

盛极而衰自然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港片在1993年之后开始走向下坡路。

邱淑贞

著名导演许鞍华就认为“1993年才是香港电影的分水岭”,因为重量不重质的香港电影野蛮生长的结果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那一年,好莱坞大片席卷世界,香港电影的优势被一扫而空,同年的《侏罗纪公园》全球豪取10亿美元,比香港一年的票房还要多出许多倍,让许多香港电影人彻底绝望,好莱坞的技术优势和电影实力仍然是“东方好莱坞”难以企及的。

1993年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由斯皮尔伯格执导

1992年香港公映电影多达224部,到了1993年直接跌落到152部,大量来自中国台湾的资本急剧缩水,这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也和香港电影的“质量缩水”直接相关,香港电影界素有“七日鲜”一说,也就是指电影制作周期极短,这样出来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不合格的。

1992年香港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由徐克执导,林青霞、李连杰主演

香港电影那时候有许多出众的电影人才,他们只是一时的,香港电影没有从根基上发展出和好莱坞一样的工业底子,当这批优秀的演员、导演和编剧老去之后,当资本退却,香港电影立刻跌落谷底,回到它本来的样貌也就不足为奇,说到底,香港仍然是个弹丸之地。

1994年香港电影《超级学校霸王》

1996年出品的《古惑仔》系列是香港电影的余晖之一,但也显示出了极其乏力的态势。在资本的迅速流失和市场的萎靡影响下,香港电影的工业化水平逐渐衰落,过去火一部拍一部的做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许多人对港片审美疲劳严重。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的香港电影都不再具有80和90年代中期的影响力,新世纪以来除了《无间道》系列、杜琪峰电影和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功夫》等影片外,几乎没有什么亮眼之作。大量香港电影明星和导演北上内地寻金,成为“烂片专业户”

2004年电影《功夫》

香港电影,辉煌不再。

单位百万港币


香港电影,何去何从?

1995年香港电影《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

比起内地,香港毕竟已经富了几十年,电影制作水平更高,电影制作经验也更充足。回归之后,哪怕是许多香港二三流导演都在内地被奉为上宾,要什么有什么,许多“抗日神剧”或“主旋律”电影其实都出自香港导演之手,只可惜,本来可以背靠巨大的内地市场重新崛起,可是香港电影始终无法抛弃小家子气,更不懂新时代的电影价值观。

由于资本的流失、市场的萎靡和好莱坞的发力,香港电影进入新世纪之后再难崛起。许多合拍片都是以香港导演 香港男主角 内地女配香港导演 内地男主角 香港女主角为基本配置,都不是纯正的港片,票房也不依赖香港本土的小市场,而是依赖内地市场。

2017年中国电影《红海行动》的导演林超贤就是香港人

说到底,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香港太小了,它容纳不住人才,也无法保证电影资金的正常运作。它只是从过去“群英荟萃”的国际大都市,回到了一座600多万人口的城市的本来样貌。过去的香港电影其实有很浓的模仿好莱坞电影的影子,但进入新世纪之后,香港电影不具备那样的实力,连模仿都模仿不起了,演员青黄不接,导演纷纷北上,编剧更是江郎才尽。

年轻时的张柏芝

在好莱坞大片动辄几亿美元制作成本和内地大片动辄几亿元人民币制作成本的今天,香港本土的电影却还是停留在90年代的水平,票房最高也无法突破4000万港币。许多同样的演员,在内地拍片的片酬是香港的7、8倍甚至十几倍,而且在内地拍片还简单得多,于是大量港人北上,更是导致了香港电影不可逆转的衰落。

1992年香港电影《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

香港电影郑保瑞直言“香港电影没有进步”

当世界其他地区的电影事业在不断进步,突破自我的时候,过去辉煌的香港电影却不但固步自封,而且越来越退步,仍然是小情小爱,仍然是街头斗殴,仍然是俗套反转,除了表现底层社会这一个优点之外,其余都是累赘,在文化激流的当下,成为一桩不大不小的惨案。

1993年电影《青蛇》

看看如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获奖名单就能明白了,几乎都是一些“卖座片”,艺术水平都不高,没有过去的百花齐放,也没有过去的人性关怀,全都是商业电影。

王晶

和香港形成对照的是韩国,韩国也是一个小地方,也斗不过大资本的好莱坞,可是韩国电影却在新世纪以来越战越勇,2019年的《寄生虫》甚至勇夺奥斯卡最佳影片。不为什么,就因为韩国电影人抓住了一个很真的东西,那就是表现真实的生活

2019年韩国电影《寄生虫》

韩国电影从来没有丢掉对艺术的坚持,而香港电影随着90年代的资本狂欢,已经彻底沦为了娱乐品,失去了电影真正的魅力。就像导演王晶说的,“电影只是生意,不是艺术”,香港电影的衰落也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1999年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

对于几代中国人而言,港片是一个不可抹去的记忆,在如今港片没落的当下,无疑是让人心酸的,但记忆中的美好永远会留存,那个属于中国人的对于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在未来仍然会有新的转机,好戏永远不会散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