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东渡第一人—徐福下海
我国历史长河中,每当王朝更迭,都会经历连年战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甚至逃到周边国家或海外。对于华人出海的起源,历史学家推测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最早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当属徐福东渡的传奇故事。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徐福曾上书秦始皇,声称海中有三仙山,因此被派往海中寻找仙药。他先后两次出海,第二次更是带领数千童男童女、工匠、五谷种子等,规模空前。这一行动不仅展现了徐福的胆识与勇气,也暗示了当时华人与外界的交流已经开始。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和《三国志·孙权传》等史书,也记载了徐福率众入海的传说,其中不乏他到达某地后定居下来的故事。而在五代后周的《义楚六帖》中,更是清晰地提到日本国,称秦时徐福带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到达此地。
日本的文献中,关于徐福的传说更为丰富。不仅有文献记载,还有文物遗址作为佐证。日本最早记载徐福传说的文献是1339年的《神皇正统传》,其中对徐福评价极高。他们认为,徐福不仅带来了童男童女,还带来了工匠、五谷种子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医学,为日本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日本人尊称徐福为“司农耕神”、“司神”。
如今,关于徐福东渡的传说不止是日本史学界的热议话题,更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研究。新宫市作为徐福可能的登陆地点,至今仍有徐福墓和徐福祠。每年11月28日,当地民众会举行祭祀徐福的活动,场面隆重热闹。甚至有一些日本人认为自己就是徐福的后代。例如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他的祖先墓碑上发现了“秦”字,使他坚信自己是徐福的后裔。
徐福东渡这一历经两千余年的传说,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关于徐福的许多细节仍然是个谜,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一传说的热情。历史学家们仍在不断地研究、探讨这一话题,而这一传说也将继续连接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