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欲什么意思呀?七情六欲的由来详解
关于“七情六欲”,大家常常提及。它们伴随着人的一生,使得人的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那么,究竟什么是“七情”,什么是“六欲”呢?让我们共同探寻这一问题。
人们通常理解的七情,指的是人的七种情感。那么这七种情感具体指的是哪七种呢?在儒家思想中,这七种情感分别是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些情感源自《礼记》中的《礼运大同篇》,被许多著作广泛提及。
最初并没有“七情”的说法,而只有“四情”,即喜、怒、哀、乐。这是源于古人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遇到喜欢的事物会喜悦,遇到反感的事物会愤怒,得到珍爱的事物会快乐,失去珍爱的事物会哀伤。可以看出,愤怒是因为有恶的存在,快乐是因为爱的存在。
除了原本的喜、怒、哀、乐,人们还增加了惧和爱,于是“四情”就变成了“六情”。那么,“七情”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的祖先认为,在愤怒和哀伤还没有到达极致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惧”的情感。因此在“六情”中加入了这“一情”,就变成了“七情”。祖先们认为,“欲”和“乐”是相辅相通的,“欲”指的是人的本能需求,例如想要看到某物,想要听到某些声音。
《礼记》中说,“七情”是人的本能,无需学习就会。而“六欲”的来源则是《吕氏春秋》。书中提到,“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全生”的人,“六欲”都能得到满足。这里的“全生”指的是保全、养护生命的意思。《吕氏春秋》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六欲”具体指的是什么,有关“六欲”的解释是后人加注的。
他们认为“六欲”包括生、、耳、目、口、鼻,这些是人的六种冲动,是最本能的需求。七情六欲都是人的天性所致。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被七情六欲过度控制,应该有自己的理智与节制。
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我们将立即删除。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