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完你还想在穿越回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人的生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怪网小编一起欣赏。
如今,穿越是个时髦词,人们被影视剧引诱,时不时会做一些穿越去某某朝代的梦。,今天在这里要泼点冷水了,为什么呢?因为实事求是地说古人生活其实是非常苦的,不管你穿越到哪个朝代,如果不是有钱有权的话,你可能生活得都不会幸福。
古人苦不苦,只是看看吃的你就受不了,不要太天真的想着穿越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张养浩的名句,它之所以会出名,就是非常准确地出了旧时百姓的生活现状天下安定的时候,百姓要为赋税等问题奔波,国家破碎时,百姓则要饱受战乱之苦。
虽然说这不代表旧时百部身陷困苦,但却足以说明古人的“苦”是处于大多数状态的。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民以食为天”来看看他们生活的苦不苦。
古代人食用最多的是什么呢?拿繁华的大汉时期来看,一般百姓的日常之食多为麦饭、汤饼。这是什么食物?你要以为是美食可就错了,它质地坚硬,口感极不美好。所谓的饼、饭不过是食物加工最初级阶段的样子,而粮食也是捣一捣,碾一下的加工过程,入口粗糙,消化就更加难了。
有一种这样的说法,有些家庭因为粮食不够吃,只能吃点大豆渣、黄米壳的东西,也就是“民有糟糠菽粟不接口”。这样的东西只是想一想就知道了,真的是喂动物的食物。
有人反驳说,人家南方向来以米为主食,而北方也是以面粉为主食的,这些粮食都去哪里了?所以说呀,投胎是门技术活,想穿越也是如此。如果能生活在权贵之家,那米、面都不是问题。但问题是普通百姓才是大多数,别说吃米、面了,就是杂粮、粗食能吃饱也不错了。
别不相信,有史料记载,在盛世之年,普通百姓也只是吃点仓米、粟饭饱腹的。,有好吃的,比如用精米加肉、鸡蛋烧制的御黄王母饭,比如用糯米、牛酪制成的清风饭,确实是很不错的美食,但它仅限于富贾之家,官宦之族。
、,这时粮食作物变得花样多了,吃得自然也要好一些。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也不过是大白菜吃一冬,土豆、地瓜吃半年的节奏。有白米饭吃已经不错了,想要吃菜,那就得自己腌点萝卜、白菜。什么肉呀、蔬菜之类的,那都是有钱人家的菜谱。
据有些资料显示,古时候油是极贵的,普通人家根本吃不起油。那个时候,一亩田能产一百斤粮都是大丰收,更何况是菜籽、芝麻类的精细作物。所以,油与肉价格相近,只属于非富即贵人家。
其实,哪怕是解放初期,我国人民的口粮也极成问题,很多贫苦的地方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能得上饱饭的。这样一想,是不是就能理解古人的苦了?还有什么比活着却吃不上饭更让人难熬的呢?
除了吃的之外,其他方面恐怕你都想象不出来,读读古诗词也可知道一二
除了吃得不好之外,古人穿得,住得,用得又何尝得到过满足?大家都知道的诗圣不就告诉大家了吗?他一个为官的人,住的又是何种房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场大风就能将屋顶吹翻的房子,你能想象吗?
不仅如此,杜甫还用夸张的手法说了房子的质量娇儿恶卧踏里裂。小孩子一脚下去,房子就开裂了,这是不是比豆腐渣工程还渣?哪叫什么房子,直接说就是草棚子。
而古人夏天热,冬天冷,卖油的吃不起油,卖碳的烧不起碳,为的是什么?不过就是“身上衣裳口中食”,能遮体果腹已经非常满足了,还想什么高屋大厦,想什么冬取暖夏避暑。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穷富之悬殊,对比之鲜明绝对不是呀。
至明朝的时候,长江以北地区有了煤炭的普及皆以石煤代薪。但这并不是“现代化”的开始,而是普通人为宫廷提供更多贡赋的结果。有记载说明嘉靖时期,宫廷向民间每年征用的煤灰达到三十万斤以上,而以当时煤炭的价格,基本是一钱三银子一百斤煤灰的样子。如此三十万斤是多少钱?普通人连想也不敢想。
吃不好,住不好也就算了,出个门,上个街,你以为就太平无事,就繁华如烟了吗?怎么可能呢,那时又没柏油路,水泥路,连个石块路都少见。夏天一地灰,雨后一地泥,加之没有公厕之类的设施,大小便随处可见,天一热又是苍蝇又是老鼠。这样的街你愿去逛吗?
就说古代女性吧,穿起衣服来那是里三层外三层,又厚又热还没风扇、空调,这样的天又要做农活、家务。只是想一想吧,现代人穿着连衣裙不吹空调都热到晕,那个时候的女性如何过活?你说这样的现实苦不苦?
最主要的一点,医疗设备也不行呀。中医?嗯,中医是挺出名的。可多少人家请得起医生却拿不起药呀?那个时候一没社保二没救济,你看不起病就只能等死。女性生个孩子就是鬼门关走一遭的说法都听说过吧,还不是那个时候没有剖腹产这种操作吗?
吃不饱饭,住不上干净的房子,穿不上好看的裙子(人家的绫罗绸缎是真的,但它只是富人、官家、宫廷的用品,普通的你就别想了。),想要洗个衣服还得用木棒,想要碾个米还得自己动手捣,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
讲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就算古人吃得饱穿得暖,没有手机有多少人愿意去穿越呢?单调的日常会让现代人发疯的,真不知古人日复一日是如何度过的。,对于勤劳的人来说不是个事,反正他们有的是活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