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之最*事家排名(为什么只有这36人被中央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2www.nygn.cn考古学家

1955年,朱德、彭德怀在授衔仪式上。

两次确认36位“事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事家的名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建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事家。1989年11月30日, 《解放报》刊登《中央委确定33位事家,毛大大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引人关注。文章写道:

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事家?经中央委确定,33人被冠以“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事卷·中国人民解放事人物分册》。

他们是:毛大大、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有8位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和八路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和新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这样,被称为事家的共计36人。

这36位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事家”或“中国当代事家”。

评定以“大将资格”为基线,元帅、大将是主体

中国人民解放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以来,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仅1955年至1965年新中国实行衔制期间,就有1614位开国元勋被授予少将以上衔。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在众多将领中,享有“事家”称号的只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那么,究竟谁有资格能成为事家呢?这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妨对事家们作一分析。这36位事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5人,即毛大大、周恩来、邓小平和两位国家主席杨尚昆、李先念。二是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共20人。也就是说1955年被授予大将以上衔的20名将帅全部入选。三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献身的高级将领,有11人。

可见,十大元帅和十大将是当代事家的主体,而作为统帅和领袖的毛大大、周恩来、邓小平当属元帅级人物。1955年评衔时,毛大大任党的主席、国家主席和委主席,是全国人民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在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中居功至伟,是大元帅衔的唯一人选,这也是众望所归。只是由于他本人的意见,大元帅衔最终没有授。而周恩来、邓小平当时则是元帅候选人。

元帅衔的评授条件非常高,1955年2月8日通过的《服役条例》中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衔。”在战争时期,周恩来曾任南昌起义前委书记、红总政委兼第一方面总政委、中央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邓小平是百色起义领导人,曾任刘邓大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两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对创建人民队,领导武装力量对敌作战,参与战略决策等方面功勋彪炳,授予元帅衔当之无愧。

李先念1955年评衔时曾是大将人选,与周、邓一样,都已在政府工作。毛大大提出已到地方工作的就不评衔了,所以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已在政府任职的原高级将领就没有参加评衔。杨尚昆在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三团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委秘书长,以这样的任职,授大将衔是不成问题的,但他解放后即不担任职,1955年也没有参加评衔。

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11位高级将领中,叶挺是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和新四首任长,仅此两条足以有资格评为元帅。10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是红初创时期的长(政委),方志敏、刘志丹、罗炳辉为土地革命中后期的团领导,左权、彭雪枫为八路、新四师以上高级将领,他们对于创建和领导人民革命武装、指挥团和兵团作战功勋卓著,比照1955年的评衔条件也都基本够“大将资格”。

可见,“中国当代事家”的评定是以“大将资格”为基线的,这从没有一位上将进入36人名单的事实可以印证。,“大将资格”不是唯一标准,不是所有够“大将资格”的都能评为事家,还要结合其它条件,最主要的是事实践和实际职。

36位事家如何排名

根据中国网公布的事家名单,是按以下顺序1.统帅级人物;2.元帅;3.大将;4.牺牲的先烈。

毛大大以其无可争议的地位名列榜首。周恩来是人民队主要创建人之一,战争时期任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对队和国防建设贡献极大,因而位列次席。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长期担任红总司令、八路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总司令,被列入统帅级人物,排在第三位。第四位是邓小平。1955年中央曾考虑给当时的委委员11人均授予元帅衔,邓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而在事家排名中,邓以委主席的身份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在朱德之后,在其他9位元帅之前。

其他元帅排名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顺序,依次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他在元帅中排名肯定比较靠前,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叶挺排在一名元帅叶剑英之后。

叶挺之后,是杨尚昆、李先念。李先念如果当年授了大将衔,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但在事家中,杨、李两人能排在十大将之前,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不无关系。杨尚昆1982年后曾任10年中央委常务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来是十位大将,排名也是按授衔时的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大将之后是10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叶挺已列入元帅级)。这10人又分为两部分前七位是1989年公布的,后三位是1994年增补的。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分别按他们牺牲的前后次序排名,即牺牲的越早排名越靠前。前七位许继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权(1942年)、彭雪枫(1944年)、罗炳辉(1946年);后三位:黄公略(1931年)、方志敏(1935年)、刘志丹(1936年)。黄公略虽然牺牲最早,但因是1994年增补的,所以排在前七位之后。

许多上将也被称为“事家”

除了以上中央委正式确认的36位事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去世的开国上将在新华社正式刊发的讣告或悼词中也被称为“事家”。根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在悼词中被称之为事家的开国上将有董其武、王震、李达、杨得志、李聚奎、王平、叶飞、陈锡联、张爱萍、杨成武、洪学智、萧克、吕正操等13人。

开国中将、1988年上将、国防部长秦基伟的悼词中也被称为“事家”。

悼词中称为事家的还有几位“无衔将”邵式平、何长工、伍修权、耿飚。这四人按战争时期的资历,1955年可评为上将。但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就离开队,到中央或地方工作,而没有参加评衔。何长工、伍修权、耿飚后来回到队,正处于两次衔制之间,被称为“无衔将”。

我高级将领的悼词是经过中共中央、中央委审定的,是盖棺论定性的权威评价。,从这种角度看,中国当代事家的范围不仅限于36人。

——摘编自《新闻天地》2009年第十一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