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这一由中国古代东北民族扶余人所建立的政权,曾横贯辽东与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其强大的区域影响力成为一方强国。因其在历史进程中的潜在威胁,让隋唐两朝的君王都对其有所忌惮。
高句丽的根源深深扎根于中国,其主体民族与建立者均源自中国境内的扶余人,国都也设在中国境内。该政权使用汉字,积极推广汉文化,尽管被中原王朝视为隐患,但高句丽作为中国古代政权的事实无疑。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波澜。在吉林省通化市的集安,出土了一块巨大的高句丽王碑,即著名的“高句丽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这块超过六米高的巨型石碑,用隶书镌刻了大量汉字,共44行,近1800字,记录了高句丽的开国传说、好太王的丰功伟绩,以及当时高句丽与周边部落和东北亚各国的关系。
这块石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史中关于高句丽的记载并不多,因此它成为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资料。自清朝末年被发现以来,好太王碑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各种世事变迁,但始终被完好保存。
近些年韩国方面不断向我们索要这块王碑以及其他高句丽文化瑰宝,声称高句丽是韩国的祖先,其历史文化继承理应属于韩国。面对这一无理要求,我们不禁嗤之以鼻。更有网友戏谑地表示:就算给你们,你们能看得懂吗?
事实上,韩国在废除汉字教育后出现了文化断层,除了学者等极少数人群外,大部分韩国人已经无法读懂他们自己撰写的古代历史书籍,因为这些书籍的原版都是用汉字书写的。高句丽的历史与文化,是我们的瑰宝,也是我们坚决捍卫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