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故事搞笑之最(谈成语《退避三舍》历史
考古发现 2025-03-17 06:58www.nygn.cn考古学家
历史讲堂细说成语背后的故事——《退避三舍》
成语《退避三舍》源自春秋时期的一段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公元前656年,晋国爆发的骊姬之乱使得整个国家动荡不安。在这场风波中,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追杀,不得不流亡多国。当他逃到楚国时,楚成王以诸侯之礼接纳了他,并对他礼遇有加。在一次宴会上,楚成王问重耳:“如果你能够回国登基,你会如何报答我?”重耳回答道:“我身无长物,实在不知该如何报答。”楚成王坚持让他给出一个承诺,于是重耳决定以未来晋楚交战时,晋军退避三舍作为回报。这里的“一舍”相当于三十里,意味着如果两国发生战争,晋军愿意后退九十里。
时光流转,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因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剑拔张。在关键的时刻,重耳铭记当年的承诺,下令军队退避三舍。这一举动使得楚军将领轻敌,误以为晋军是胆怯后退,于是乘胜追击。这正是重耳巧妙布局的结果。他利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巧妙地引诱敌人深入伏击圈,最终大败楚军。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重耳的智谋和胆识,也体现了他的诚信和守诺。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战争和策略,更是关于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人应当言而有信,重诺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审时度势,不轻易冒进。有时候,退却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智慧。学会选择时机,以退为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重耳的退避三舍不仅为他赢得了胜利,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人生启示。这个故事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上一篇:守护秦始皇陵千年的守墓人,20年换一次人,守陵
下一篇:没有了
考古新发现
- 历史成语故事搞笑之最(谈成语《退避三舍》历史
- 守护秦始皇陵千年的守墓人,20年换一次人,守陵
- 中国的长白山天池是世界上公认的海拔最髙的火
- 魏延墓前的文官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呢?
- 汪精卫后代是谁,两儿三女背后的故事大
- 孟获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老婆真的是个美女吗?
- 战国时期的君和候有什么区别?哪个官位更大
- 张苞作为张飞的儿子 张苞的战斗力究竟有多强
- 张苞的实力如何?他的死对蜀汉影响有多大?
- 世界上最快的自行车,火箭自行车(时速333公里
- 古代的吞金自杀”是怎么回事?吃金子真
- 莲塘二中高考分数历史之最(南昌市新建二中近三
- 清末巨贪颜伯焘想要救国 花大价钱打造军事防御
- 历史上有哪些官位看似很小,实则权利很大
- 古代妃子被选中殉葬之后 她们为什么不能拒绝
- 古代皇帝是怎么如厕的?慈禧从来不亲自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