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郑鄤为何会被凌迟处死 郑鄤犯了什么错?

考古发现 2025-03-17 08:27www.nygn.cn考古学家

凌迟之刑,堪称酷刑之最。其残忍之处在于将活人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令人缓慢死亡。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被这种残酷刑法处死者,人数众多,名可考者便不下千人。这些名字中,包括了诸如颜杲卿、郑鄤、石达开等著名人物。民间悍妇在骂人时,常用“挨千刀的”这样的说法,指的就是遭受凌迟之苦。

历史上,尤其是酷刑繁多的时代,百官们为了避免遭受折磨,甚至会用鸩酒染衣带,一旦有捕拿行动,便自尽以免受苦。

郑鄤,一位才华横溢的进士,遭遇的却是悲惨的命运。他因上疏弹劾而被降职外调,又遭削职为民,甚至远遁他乡以避祸。他的经历充满了曲折和坎坷。在明代崇祯年间,郑鄤因被诬陷而入狱,备受毒刑,最终于1639年9月23日被凌迟处死。

那一天,京城西四牌楼(今北京西四)人山人海,围观的群众堵得水泄不通。郑鄤被押解至刑场,坐在大箩筐里,向书童嘱咐着家中后事。刽子手们磨着利刃,准备执行凌迟之刑。

随着监斩官的高声宣读圣旨,人群骚动起来。三声炮响之后,刽子手开始行刑。人们只能听到刽子手的动作声和人声鼎沸的嘈杂声。行刑过程中,刽子手们割下郑鄤的肉块,鲜血淋漓。当他的肺和肝被吊起时,人们意识到犯人的肉已被割尽。当郑鄤的头和躯体被吊起示众时,人们看见他背上的肌肉被割成一条条,就像刺猬的刺一样。

凌迟之刑结束后,刽子手们甚至将郑鄤的肉一条条出售。据说人们买这些人肉是作为配制疮疖药的原料。这样的场景让人心痛不已,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凌迟之刑的残酷和无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