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孙坚被乱箭射死后遗体是怎么回到江东的?

考古发现 2025-03-23 21:44www.nygn.cn考古学家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荆州城内外,背景是孙坚被刘表军队射杀的历史事件。孙策得知父亲身死的消息后,心如刀割,放声大哭,全军为之动容。这场变故发生在《三国志》的第七回至第八回之间。

当时,孙策回到汉水边,得知父亲的尸首被刘表军士扛抬入城。悲痛之下,他誓要取回父亲的遗体。在此关键之时,军吏桓阶挺身而出,自愿入城与刘表交涉。桓阶与刘表素有旧交,他向刘表详细陈述了事情的原委。刘表表示理解,并答应将孙坚的遗体归还,但前提是必须释放黄祖。

就在桓阶准备返回江东之际,蒯良出面阻止了他。蒯良看到了更大的机会,他主张趁孙坚新丧、江东兵力虚弱之际,迅速进军江东。刘表对黄祖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忍弃之不顾。蒯良则以大局为重,劝说刘表舍弃黄祖以取江东。尽管刘表犹豫不决,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送桓阶回营,并同意用孙坚的遗体换回黄祖。

孙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赶回城中迎接父亲的遗体。安葬完父亲后,他带领军队回到江东。此后,他广纳贤士,待人诚恳,吸引了四方豪杰纷纷前来投靠。这些英勇之士成为了他的智囊团和助手,共同开创了江东的辉煌时代。

这段故事中有一个成语值得一提——“放声大哭”。这是孙策得知父亲孙坚身亡后的反应。这个成语最早出处已不可考,但形象地描绘了孙策悲痛欲绝的心情。整个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桓阶并非孙策的军吏而是朝廷的尚书郎这一细节也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他对孙坚的忠诚源于他们在汉末的一段特殊关系——孙坚曾是桓阶的伯乐和推荐人。这种特殊的情感纽带促使桓阶冒险前往襄阳求情取回孙坚的遗体。整个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事件的叙述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情感的纠葛令人感慨不已。

上一篇:如果雍正皇帝在位60年会怎样?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