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话以南京话为基础 清代早期仍为汉语标准
考古发现 2025-03-23 22:42www.nygn.cn考古学家
电影《亲爱的》里那句“不要讲方言,讲普通话”触动了我们的内心。在这部影片中,普通话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着融入城市、告别过去的愿望。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如今作为我们的官方语言的普通话,其实也曾是方言的一种。
自古以来,中国的官方语言经历了多次变迁。历代官方语言的称呼有雅言、正音、官话、国语等。这些称呼背后的历史演变,如同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充满了政权更迭、都城变迁和人口迁移的故事。
追溯历史源头,夏商时期,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从夏朝的中后期开始,洛阳的读书音便成为了标准音,国语即为“洛语”,洛语乃是先秦时代雅言的继承者。随着历史的演进,衣冠南渡后,中原雅音南移。东晋以后,汉人回迁,洛阳再次成为官方语言的通用之地。
隋朝时,金陵雅音和洛阳读书音相融合形成了正音,而长安官音(秦音)也在南北朝时期应运而生。洛阳雅音继续作为国语的标准音。到了元朝,法定蒙古语与北平汉语语音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国语——“天下通语”。
明朝时期,中原雅音成为主流,但由于历史上多个北方民族的融入,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官话以南京官话为基础,南京官话在当时成为汉语的标准语。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到了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了南京官话的地位,成为国语。1909年,清朝正式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推动了国语的发展。
从历代官方语言的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的脉络和文化的传承。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树干与枝叶的关系,紧密相连。今天我们的普通话,虽然曾经是方言的一种,但通过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洗礼,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的共同语言和文化象征。
上一篇:古代那些大力士为何热衷于举鼎?
下一篇:没有了
考古新发现
- 明代官话以南京话为基础 清代早期仍为汉语标准
- 古代那些大力士为何热衷于举鼎?
- 典韦和许褚围攻吕布的话,结果会如何呢?
- 屯田制到底是什么?三国政权为什么都要实行屯
- 在古代古人是如何打更的?又是怎样区分时间的
- 窦材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对后世有着什么
- 卫夫人历史上最著名的女书法家,也是王羲之
- 崇祯死后他的妃嫔怎么样了 李自成是怎么对待那
- 主动上交兵权的汤和最后善终了吗?
- 想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武将是谁?
- 孙峻犯了什么错?他为什么会被家族踢出族谱?
- 古代斩首为什么选在午时三刻 古人那么做是有学
- 西汉第一猛将韩信,如果他造反会改写历史吗?
- 四大汗国奉元朝为正朔 元朝灭亡时他们为何没有
- 历史上真正的高贵妃,一生都陪伴乾隆
- 朱元璋想提拔三个人为相,结果这三人没一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