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科考有多腐化?主考官靠抓阄”来选

考古发现 2025-03-24 02:22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太平天国时期,一个出身不高的表弟随军征战,凭借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卓越的战功,很快便晋升为苏州巡抚。当时,苏州学政因回家丁忧而暂时离职,其职务便由这位巡抚兼任。在一次考试中,巡抚坐在学政的位置上,威严地点名,然而秀才们心中却充满了不服。他们不满地赋诗一首:“号炮三声暖阁开,居然坐出学台来;若非得了长毛力,依旧庐州老秀才。”这首诗充满了讽刺与酸意。

尽管科举出身的考官在表面上看起来身份显赫,但他们真的靠谱吗?历史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有一年,浙江仁和县的一位官员担任主考,他的文理荒谬至极,副主考每每与其辩论,然而许主考总是以身份压制对方。副主考被气得几乎要哭出来,于是愤然写下了一副对联:“天之将丧斯文也,我岂能与许争乎?”我们真的能说许主考是毫无学问吗?或许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曾经有一位皇室宗亲担任主考,他过于沉迷于宴席之间的繁华热闹,每天都忙于吃喝玩乐。到了发榜之日,他连一份试卷也没有看过。这位主考先生并不着急,他把所有试卷摞在一起,随意抽取,边抽边填写,直到名单满额。其他考官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有人因此写了一副讽刺意味十足的对联:“尔多士论运不论文,碰;我用手不用眼,抽。”这句对联尖锐地讽刺了这种选拔方式的荒谬性,即使你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在这样的选拔机制下,也只是参加了一场随心所欲的抓阄活动。

在这样的制度下选拔出来的考生,再去担任政务官或主考官,后果可想而知。自然,考官只是腐败制度的一环,整个大环境不好,不能唯独苛责考官。我们需要反思这种选拔制度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只有在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下,才能选出真正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