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夏商时期,刑罚残酷无情,其中五刑尤为让人胆寒。它们分别是墨(刺脸)、劓(割鼻)、宫(阉割)、膑(去膝盖骨)、大辟(斩首)。在这其中,宫刑尤为让人无法接受,它所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侮辱。曾经有一位文人,被施以宫刑后,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奇耻大辱难以言表。
很多人误以为司马迁是历史上第一位受辱的文人,实际上在《汉书》中记载的是另一位文人——巷伯,他如同巷伯一样的冤屈,才是史上有记录以来惨遭宫刑的第一位文人。巷伯并非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官职,类似于奄官、寺人。这位巷伯表字孟子,他不仅是周幽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更是一位在朝廷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臣。
孟子所留下的《巷伯》一诗,存于《诗经·小雅》中,至今仍然流传。诗中透露出他遭受谗言陷害,惨遭宫刑的不幸遭遇。是谁向他进谗言,历史上留下的资料并不多。
孟子在诗中表达了自己遭受的不公,作为一位有分量的大臣,他遭受宫刑后仍然被周幽王重用,被封为掌管内宫的大太监。周幽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昏君,他的行为导致国家的衰败。为了爱妃一笑,他甚至可以烽火戏诸侯,将调动诸侯兵马来开玩笑。在这样的君王统治下,必然有佞臣当道。当时有三个著名的奸佞小人——尹球、虢石父、祭公,那么是哪个佞臣陷害了孟子呢?还是另有其人?这已经无从考据了。
历史的传承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演绎,真实的历史往往隐藏在层层迷雾之中。关于孟子的遭遇,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史料来窥探一二。他的诗《巷伯》却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让我们能够铭记那个时代的不幸与苦难。这位文人的遭遇,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