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膳食充满兴趣的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趣怪网的小编带来一篇深度文章,让我们一起探寻明太祖朱元璋的餐桌故事。
提到明太祖朱元璋,他的节俭程度可谓历史上罕见。他的出身贫寒,曾是乞丐,因此节约对他来说早已融入血液。那么,如果我们把他吃的与现在相比,他的饮食水平是怎样的呢?
在许多古代剧中,我们总是看到满汉全席和皇帝御膳的一百零八道菜。那真实的皇帝饮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水平是怎样的呢?
根据《南京光禄寺志》的记载,洪武十七年六月的膳单揭示了答案。
早膳:羊肉炒、煎烂拖磼鹅、猪肉炒黄菜、素蒿插清汁、蒸猪蹄肚、筭子面、香米饭、豆汤、泡茶。午膳:胡椒醋鲜虾、烧鹅、火贲羊头蹄等。
从明太祖朱元璋的菜单来看,他的日常饮食食材以常见的羊肉、鹅等为主,并没有比我们现代普通人的饮食材料更高级。而民间流传的皇帝一百零八道菜,其实是后面几位皇帝不断添加形成的。由于皇帝吃的御膳需要提前制作,而且需要经过试菜等程序,到皇帝用膳地点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其实到皇帝桌上的菜已经没有刚做出来的好吃了。
朱元璋的餐桌之所以菜品不丰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的创业历程十分艰苦,小时候甚至亲眼目睹父母亲人饿死。他十分节约,餐桌上很少出现珍贵的食材。他更规定,后面皇帝的餐桌上必须出现当季的野菜。这既是他为了减轻人民负担,也是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希望后代铭记祖先疾苦的一种体现。
朱元璋的餐桌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满是珍馐美味,而是充满了节俭与敬畏。这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品质,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朝代的风貌。在今天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或许可以从朱元璋的饮食哲学中,思考如何更好地珍惜食物,珍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