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伯嚭的结局是什么?
春秋晚期,贵族子弟伯嚭因避父难而投奔吴国,经引荐成为太宰。起初,他与伍子胥并肩作战,为吴国稳定立下赫赫战功。随着权势的增长,伯嚭逐渐变得贪婪自私,开始做出祸国殃民的行为。
公元前494年,吴国与越国交战,越国危在旦夕。越王勾践派遣使者文种向伯嚭行贿,送上大量金银财宝和美女。伯嚭被越国的贿赂所迷惑,劝说吴王接受了越国的议和请求,使得越国得以喘息。当越王亲自到吴国时,伍子胥主张杀掉勾践以除后患,但伯嚭却极力保护勾践,使吴王放弃了杀越王的念头。
随着势力的增强,伯嚭逐渐背弃了昔日的恩情,开始迫害伍子胥。特别是吴王得到美女西施后,大兴土木,建造了奢华的姑苏台,整日沉溺于酒中。伍子胥洞察越国的阴谋,多次劝谏吴王,却遭到反感。公元前484年,吴王意图出兵攻打,而伍子胥持反对意见并分析了利害,但吴王不但不听劝,反而对伍子胥产生了杀意。伯嚭趁机陷害伍子胥,虽然未能得手,但伯嚭并未放弃,他编织谎言,最终使伍子胥自杀身亡。
公元前482年,伍子胥离世仅三年,越国便趁势攻打吴国,几乎使吴国灭亡。之后的公元前478年,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吴军大败。公元前473年冬,越军攻破吴都姑苏,吴王夫差自杀身亡。伯嚭自以为对越国有功,厚颜无耻地请求勾践给予奖赏。勾践对伯嚭早已心生厌恶,下令将伯嚭斩首,并灭其全家。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臣最终落得个可耻的下场。
伯嚭的故事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贪婪自私、背叛信任、陷害忠良最终只会自食恶果。他的行为不仅背叛了自己的初心和职责,也背叛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的结局警示后人:忠诚、正直和廉洁是治国安邦的基石,而背叛和贪婪只会带来毁灭。伯嚭的人生轨迹如同一个悲剧,留下的只有唾弃和警示。
考古新发现
- 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伯嚭的结局是什么?
- 织田信长为什么没传位给织田信孝?为什么传给
- 康熙帝地宫中埋藏着什么秘密?让考古队进入后
- 你知道清朝皇帝是怎么上厕所的吗?
- 清朝皇帝吃饭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帝那么多菜为何
- 荀彧是个难得的人才,他为何最终要自杀呢
- 古代长枪头上的红缨究竟有什么用?效果居然如
- 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15年后才明白父亲深意
- 扶苏死的时候多大 扶苏最后是怎么死的
- 刺秦时荆轲等待的神秘人不是盖聂,更非
- 道光的养母钮祜禄氏,他们母子之间感情有多深
- 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宋高宗为何没有阻止他?
- 武汉展会2023历史之最(2023武汉国际智慧物业博览
- 解密战国时期的兵家著作孙膑兵法有何内容
- 酒的故事醉”的四种境界你知道吗
- 古代青楼消费一次要花多少钱 平民也可以逛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