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的废除缘由唐代府兵因何最终消亡?
在唐朝的辉煌历史中,府兵并非唯一的承担宿卫的兵种。宫廷的安全由保卫宫廷的禁军负责,他们屯驻北门,与十二卫所领导的府兵共同守护着南、北衙军。出征和防戍的任务则依赖于名为“募”实为“征”的兵募。还有团结兵、士镇兵等在本州进行防戍。
在唐朝的历史进程中,府兵制度曾经辉煌过。在太宗和高宗统治前期,这一制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随着战争的频繁、防御线的不断延长以及兵役的繁重,府兵制度逐渐遭受破坏。原本有一定番休期限的防戍士兵,常常被长时间强留,导致人民避役,兵士大量逃亡。加之府兵地位的低落,甚至有人以担任府兵为耻。
特别是在高宗以后,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府兵主要征发对象是均田农民,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府兵制度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在玄宗统治初期,府兵逃散的情况愈发严重,番上卫士缺员,征防更加难以调发。
开元十年(722),宰相张说发现宿卫人数不足,建议召募强壮之士。随后几年,从京兆、蒲、同、歧、华等州招募兵士及白丁作为长从宿卫。到了开元十三年,这些招募的士兵被改名为“骑”,分隶于十二卫,基本上代行了府兵宿卫的任务。
随着府兵在征防中的比重逐渐减少,武后时期出现了防卫本州的团结兵,玄宗初又出现来自召募的健儿。那时,军府空虚,府兵已经不能足额宿卫,征防更是难以为继。开元二十五年(737),玄宗下诏让诸镇节度使根据防务需要招募自愿长住镇戍的健儿。到了天宝八载(749),鉴于军府无兵可调,府兵制终于废止。此后,虽然折冲府仍保留兵额和官员,但实际上既无士兵,也无驮马、武器等军资。军府的空名一直延续到唐朝末期。
这一历史的变迁不仅反映了唐朝军事制度的演变,也体现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对军事制度的影响。府兵制的兴衰,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考古新发现
- 府兵制的废除缘由唐代府兵因何最终消亡?
- 长平之战前期 赵国和秦国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 明英宗重新登基后为什么要废黜明朝祖训?
- 答己太后都做了哪些事?为何朝廷被她弄得混乱
- 诸葛亮临死之前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子嗣的?
- 张居正变法挽救大明王朝,为何死后身败名裂呢
- 历史上出现最多太上皇的时期 总共先后出现六个
- 在原业平史上最牛花花公子,与3733个女子有染
- 建文帝削藩弄出了一个靖难之役 朱棣削藩为何出
-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三大原因让人望而却步
- 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典故,为了过关一夜之间急得
- 北宋后宫妃子为什么喜欢收养养女 养女是用来做
- 明朝锦衣卫的三大标配绣春刀、衣服、令牌一
- 宋朝两个宰相抢寡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水浒传中武松是真的存在吗 历史上有这个人吗
- 秦国变法前的三次危机 魏国都在无意之中帮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