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的废除缘由唐代府兵因何最终消亡?

考古发现 2025-03-31 08:14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唐朝的辉煌历史中,府兵并非唯一的承担宿卫的兵种。宫廷的安全由保卫宫廷的禁军负责,他们屯驻北门,与十二卫所领导的府兵共同守护着南、北衙军。出征和防戍的任务则依赖于名为“募”实为“征”的兵募。还有团结兵、士镇兵等在本州进行防戍。

在唐朝的历史进程中,府兵制度曾经辉煌过。在太宗和高宗统治前期,这一制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随着战争的频繁、防御线的不断延长以及兵役的繁重,府兵制度逐渐遭受破坏。原本有一定番休期限的防戍士兵,常常被长时间强留,导致人民避役,兵士大量逃亡。加之府兵地位的低落,甚至有人以担任府兵为耻。

特别是在高宗以后,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府兵主要征发对象是均田农民,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府兵制度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在玄宗统治初期,府兵逃散的情况愈发严重,番上卫士缺员,征防更加难以调发。

开元十年(722),宰相张说发现宿卫人数不足,建议召募强壮之士。随后几年,从京兆、蒲、同、歧、华等州招募兵士及白丁作为长从宿卫。到了开元十三年,这些招募的士兵被改名为“骑”,分隶于十二卫,基本上代行了府兵宿卫的任务。

随着府兵在征防中的比重逐渐减少,武后时期出现了防卫本州的团结兵,玄宗初又出现来自召募的健儿。那时,军府空虚,府兵已经不能足额宿卫,征防更是难以为继。开元二十五年(737),玄宗下诏让诸镇节度使根据防务需要招募自愿长住镇戍的健儿。到了天宝八载(749),鉴于军府无兵可调,府兵制终于废止。此后,虽然折冲府仍保留兵额和官员,但实际上既无士兵,也无驮马、武器等军资。军府的空名一直延续到唐朝末期。

这一历史的变迁不仅反映了唐朝军事制度的演变,也体现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对军事制度的影响。府兵制的兴衰,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