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排众议,东征高句丽,李世民晚年为何要这么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统一大业如火如荼之际,他将目光锁定在东北边疆的高句丽国。为何他要多次挥军东征,亲自率兵攻打高句丽呢?这其中既有他的雄心壮志,也有其深刻的政治和战略考量。
回溯历史长河,自两代以来,高句丽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病。高句丽国虽小,却多次挑衅大唐的威严。从渊盖弑杀国君高建武,到联合百济攻打亲唐的新罗,再到公然无视天可汗李世民的警告,高句丽的跋扈行为让李世民忍无可忍。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东、吐谷浑、高昌、伊吾等国都臣服于大唐。近在辽东的高句丽却屡屡挑起事端,这让李世民的虚荣心受到了刺激。在他的眼中,远在天涯的国家都拜倒在大唐脚下,而辽东的高句丽却公然挑战大唐的权威。他决心要亲自出征,将这个隐患彻底铲除。
晋王被立为太子后,李世民更担心下一代能否承担起这份重任。他认为高句丽是潜在的威胁,他担心李治无法完成消灭高句丽的大业。他力排众议,三次东征高句丽,决心要在自己手中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战争的结局并未如李世民所愿。虽然他多次征战,取得了许多战果,但并没有达到消灭高句丽的目的。在功绩面前,李世民逐渐自以为是,听不进大臣的进谏。战术上的失误和战略上的急功近利,最终使他未能完成消灭高句丽的心愿。
那么,为何李世民如此坚持征讨高句丽呢?除了上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的战略眼光。他知道高句丽的存在对中原王朝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如果不将其消灭或控制,未来可能会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他决心要在自己手中解决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扫清障碍。
唐太宗李世民多次攻打高句丽,既是他晚年“渐不克终”的表现,也是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战略考量。他的东征虽未完全成功,但他的决心和行动为后来中原王朝处理与高句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考古新发现
- 力排众议,东征高句丽,李世民晚年为何要这么
- 袁顗的侄子袁彖的生平简介
- 如果扶苏不死,大秦还能够坚持多久?
- 不败神话燕云十八骑,没想到结局却如此凄惨
- 海瑞连肉都买不起,为什么还有娶三妻四妾?
- 历史上的顺治帝是病死了还是出家了?
- 秦孝公去世后,为什么不把君位传给樗里疾呢?
- 雍正死因谜团重重,他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 古代皇帝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乾隆生活过得怎么样
- 提前发现李世民计划的张婕妤最后结局怎么样?
- 董卓如此凶残,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为他效命呢?
- 拥护胡亥上位的丞相李斯,为何最后会被胡亥杀
- 历史上的刘章和吕鱼的爱情故事 他们是怎么死的
- 庞德为什么会死在关羽的手中?他为什么不肯投
- 武则天治国有着贞观遗风的之称 最后为何将皇位
- 中国四大宰相诸葛亮上榜你了解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