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如何击溃百万大

热点事件 2023-08-17 11:53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汉世祖光武(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 ,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刘秀击败的关键一战,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昆阳之战,号称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昆阳之战确实是影响中国历程的一件大事,但以“弱”胜“强”的真相,却是令人匪夷所思。

  为镇压民变主力,当时王莽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帅,倾其天下精锐,合兵43万,号称百万,以之势,压向小城昆阳。城中困守的汉军,兵力不过数千,刘秀还被迫出城求援。而留守的头目王凤等人更是主动向莽军乞降,在遭到拒绝后,个个惶惶不可终日。

  战前态势,总兵力50比1,一个是志在必得,一个是,似乎不战而高下立判。

  大战之时,刘秀从城外带来的兵力不过区区3000人,城中则是一帮缩头乌龟。这样,作战双方的态势是总兵力100比1,一方是以逸待劳,一方是惊疑不定,似乎不战而成败立知。

  但历史的编剧能力出乎所有人的想象。

  


  或许是优越感太强烈了,或许是对汉军的过度仇恨化为了蔑视,王邑、王寻这两位三公级的人物,竟然选择了几乎就是江湖上单挑的做法

  在发现刘秀的部队后,两人仅仅是带了万把人出来——巡视。以新莽特有的一贯派头,估计这也就是个大型仪仗队的架势,简单说,二王所带的,并非正式的作战部队。

  兵法云“受降如临敌”——接受投降都要象两军对阵如临大敌一样,而这两位将军却临敌如逛街,在战场上带一群围观者出来看热闹,其结果可想而知。

  而没有最要命还有更要命的是,他们还下了道死命令“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其余将士只许看、不许动。在整个战役(如果这也能称之为战役的话)过程中,新莽的百万大军既不敢、也无法出击——因为将军有令、因为根本就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结果就是那百万大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主帅被斩杀,然后“哄”地一声作。史载“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再加上天公作美,突然之间、惊雷震天、飞沙走石、江河暴涨……

  结果就是那百万大军,奔逃一停、踩死一停、淹死一停、杀死一停——是彻底消停了!

  昆阳之战,是由不明真相的两个人发动的他们都看不到敌人的强大和己方的弱小,他们都在打一场别无选择的战争,他们都输不起。

  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则的南下,此时一个噩耗传来,刘秀的长兄大司马被所杀。哥哥无故被杀,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刘秀能强忍悲伤,益发谦逊,而且悲愤不形于色,正是彰显出了刘秀的韬光养晦、隐忍负重。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谢罪,对大哥刘縯部将不私下接触,虽然昆阳之功首推刘秀,但他不表昆阳之功,并且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更始帝本因刘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杀之,见刘秀如此谦恭,反而有些自愧,毕竟刘秀两兄弟立有大功,故刘秀不但未获罪,反而得封武信侯。刘秀回到宛城并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

  ,刘秀心里明白,即便是一时让更始帝不猜疑自己,以后也可能会得到与兄长刘縯一样的下场,毕竟自己声名远播、功高震主。

  当时新莽王朝虽然覆灭,河北(黄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等割据势力,刘赐对刘玄说“刘秀是去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并且河北一带只能是刘秀去才合适。”再说,能不能摆平河北,决定更始政权的命运。当时南方流行一个童谣“得不得,在河北。”可是以大司马朱鲔为代表绿林军出身的将领强烈反对刘秀出巡河北。当初刘玄杀刘縯,就是朱鲔和李轶的强烈提议,朱鲔他们不让刘秀去的原因很简单,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太强了。刘玄很为难,朱鲔这边的反对意见也是很有道理的,让他去,刘秀势力壮大,太危险,不让他去,河北的招抚工作做不好,更危险。就在刘玄犹豫不决的时候,给刘秀出了一条,冯异劝刘秀,一定要想办法巴结左丞相曹竟,刘秀听从了冯异的建议,“厚结纳之”。

  最终,走投无路的战胜了势在必得的。是之谓“以弱胜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